Page 37 - 《中国药房》2023年8期
P. 37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旷场实验
A.对照组 B.文法拉辛组 C.百合地黄汤多糖高剂量组 D.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
图2 各组小鼠行为轨迹图
表7 百合地黄汤对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x±s,n=10)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旷场实验
组别 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s 悬尾实验不动时间/s
OE/% OT/% 自主活动总距离/cm 中心区域活动距离/cm
对照组 55.36±5.90 30.53±5.68 1 744.17±167.28 249.45±61.17 104.70±20.22 83.70±19.88
文拉法辛组 60.58±3.75 a 42.10±6.18 a 2 044.52±209.25 b 421.25±115.40 a 62.90±11.22 a 61.20±17.92 a
百合地黄汤多糖高剂量组 62.18±5.44 a 40.48±7.29 a 2 246.35±175.10 a 375.41±93.60 b 54.30±15.66 a 46.00±18.68 a
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 63.93±4.26 a 37.26±6.62 a 2 001.83±214.73 b 335.17±76.14 b 65.00±18.59 a 64.22±14.99 a
a:与对照组比较,P<0.01;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3 神经递质检测 上述实验完成后,处死各组小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要求,为百合地黄汤中多糖
鼠,取其脑组织适量,加生理盐水匀浆,以3 000 r/min离 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依据。
心 10 min,取上清液,采用 ELISA 法以酶标仪测定脑组 本研究以水提醇沉法来提取百合地黄汤多糖,首先
织中5-HT、NE、GABA、Glu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加水量、
书操作,结果见表 8。由表 8 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各药 醇沉浓度、醇沉时间、浸泡时间对百合地黄汤多糖得率、
物组小鼠脑组织中5-HT、NE(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 多糖含量的影响。Plackett-Burman 设计可通过比较各
除外)、GABA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或 P<0.01), 因素水平与整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而从较多的因素中筛
Glu 水平(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除外)均显著降低 选出关键影响因素,可避免在后期优化时由于部分因素
(P<0.05或P<0.01)。 影响不显著而浪费实验成本,大幅减少实验次数,明显
[12]
表8 百合地黄汤多糖对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影响 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度 。Plackett-Burman设计共筛选
(x±s,n=10) 出影响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的3个显著因素:提取时间、
组别 5-HT/(ng/mL) NE/(pg/mL) GABA/(μmol/mL) Glu/(mg/mL) 加水量、醇沉浓度。随后,本研究采用 Box-Behnken 设
对照组 277.83±77.03 979.82±180.46 5.55±0.96 37.28±10.38 计-响应面法,采用 3 因素 3 水平设计,结合实验操作和
文拉法辛组 389.23±92.94 a 1 198.61±213.97 b 6.88±1.41 b 25.71±8.21 a
百合地黄汤多糖高剂量组 458.87±128.46 a 1 210.54±201.29 b 7.90±1.87 a 27.84±6.56 b 实际生产,最终筛得百合地黄汤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加
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 417.60±111.67 b 1 166.89±289.29 7.25±1.59 b 31.15±6.43 25 倍量水,提取 1.5 h,醇沉浓度 70%。验证实验结果提
a:与对照组比较,P<0.01;b:与对照组比较,P<0.05 示,上述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一种有效提取百合地黄
3 讨论 汤多糖的方法。
苯酚-硫酸法在中药多糖含量测定中应用广泛,但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
易受测定条件影响,因此本课题组前期对苯酚-硫酸法 实验均是经典的行为学实验方法,是利用动物对新异环
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系统的方法研究,分别对苯酚浓度、 境的探究特性与对高悬敞开环境的恐惧所形成的矛盾
苯酚用量、硫酸用量、水浴时间、加热温度等因素进行了 冲突状态,从而建立的一种急性应激性焦虑抑郁模型,
单因素考察,最终获得了“2.2”项下实验条件;同时,本课 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验动物敏感的优点,常用于抗焦
题组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其结果均符合2020 虑抑郁药物的初筛及动物焦虑抑郁样行为的评价 [13―15] 。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8 · 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