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国药房》2023年1期
P. 133
1.1 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响应系统 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另外,有研究者将PTX和槲皮
1.1.1 pH 敏感响应性系统 基于肿瘤组织低 pH 值的 素利用超声法制备了具有 pH/GSH 双响应性的纳米系
特性,Zhong等 利用具有电负性的钝顶螺旋藻通过静电 统。该纳米递送系统可抑制 P 糖蛋白对 PTX 的外排作
[1]
作用包载了具有正电荷的阿霉素(doxorubicin,DOX), 用,从而有效增强 PTX 在特定区域的抗肿瘤作用,提高
[8]
该载药系统到达弱酸性的肿瘤组织后即可解离,释放 了对 PTX 耐药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知,
[2]
DOX,从而发挥抗乳腺癌的目的。Wang等 同样利用静 利用肿瘤组织特有的GSH和ROS过表达特性来设计的
电作用将紫杉醇(paclitaxel,PTX)吸附在金纳米点(gold 纳米递送系统已逐渐成为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nanodots,AuNDs)上 ,再 以 聚 赖 氨 酸(poly-L-lysine, 1.2 温敏响应性系统
PLL)为外壳进行包覆,制备了 AuNDs-PTX-PLL 载药系 不同于上述利用肿瘤组织特有的病理特性,有研究
统。该纳米递送系统具有较好的 pH 响应性,可以在正 者拟通过构建温敏性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药物的局部释
[9]
常组织中保持稳定,在肿瘤的弱酸性环境中靶向释放, 放和治疗肿瘤的作用。比如,Zhang等 将免疫调节剂雷
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毒副作用,实现了智能响应 西莫特包载于含有硫酸亚铁(FeSO4 )的温敏脂质体中,
[3]
给药。Guo 等 利用前药策略制备了具有双 pH 响应性 注射给乳腺癌模型小鼠,经高温(42 °C)干预后,雷西莫
的纳米递送系统:先将聚赖氨酸的-NH2-用二甲基马 特能有效释放于肿瘤组织中;进一步与 αPD-1 联用,能
来酸酐进行修饰,并通过化学键接合DOX,最后再通过 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乳腺癌模型小鼠的生存期。
[10]
物理方式包载拉帕替尼。该纳米递送系统在正常生理 Li等 将姜黄素包载于脂质体中,然后外层包裹上壳聚
环境下显负电性,当其通过高通透性和滞留(enhanced 糖凝胶,形成一种递送系统。该递送系统在室温条件下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到达弱酸性的肿瘤 为液体流动状,但是在37 °C环境中可快速凝结成胶状。
组织后,释放DOX和拉帕替尼,从而发挥两药协同抑制 小鼠体内乳腺癌复发实验表明,该纳米递送系统能抑制
[4]
乳腺癌细胞生长的目的。Singh 等 用 PTX 与氧化铜 肿瘤切除后乳腺癌的复发。该递送系统有望应用于手
(CuO)纳米粒偶联,并用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 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当手术切除乳腺肿瘤后,在手术
酯(PHBV)包覆,随后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 部位局部给予该载药系统,可利用其缓释作用达到抑制
PEG)的-NH2-和叶酸(folic acid,FA)进行修饰,制得 乳腺癌复发的作用。另外,该载药系统还可避免药物在
具有 pH 敏感性的 CuO-PTX@PHBV-PEG-FA 纳米递送 其他组织部位的蓄积,从而起到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
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生物相容性 1.3 基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特有蛋白的纳米递送系统
和可分散性,对乳腺癌 MCF-7 细胞有细胞毒性,可产生 由磷脂等分子构成的纳米递送系统,由于具有与生
ROS导致乳腺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抑制 物膜相似的结构,因此可通过相融作用促进药物进入乳
[11]
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利用肿瘤组织低 腺癌细胞中 。除此之外,很多文献报道利用肿瘤细胞
pH值的特性来实现靶向给药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具有 膜表面特有的蛋白,根据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制备了具
重要意义。 有主动靶向作用的纳米递送系统,进而增加乳腺癌细胞
1.1.2 GSH 和 ROS 响应性系统 利用肿瘤微环境特有 对药物的摄取。例如,Landgraf 等 用亲骨转移乳腺癌
[12]
的GSH和ROS过表达的特性,设计GSH和ROS响应性 细胞表面过表达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构建的喜树碱纳
系统也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比如,Ma 等 先将 米递送系统,能通过硅纳米颗粒靶向递送喜树碱,从而
[5]
PEG和伏立诺他通过具有GSH响应性的二硫键连接,再 减少乳腺癌转移。Yadav等 用大部分乳腺癌细胞都会
[13]
进一步包载他莫昔芬。该递送系统所包载的伏立诺他 过表达的整合素 ανβ3,制备了环状 RGD 修饰的雷洛昔
和他莫昔芬,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抑制乳腺癌 芬壳聚糖纳米粒。该纳米递送系统可选择性地抑制乳
[6]
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乳腺癌的恶化。Dong等 也利用 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
相似的方法,将 PEG 和 PTX 通过对硼酸酯苄基进行连 副作用。另外,还有研究者分别基于透明质酸和聚肽制
[17]
接,制备了具有 ROS 响应性的 PTX 前药系统。该系统 备了靶向CD44 [14―16] 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的纳
极大地提高了PTX的载药量,体外释放实验也证实该系 米递送系统,这些纳米递送系统均可靶向乳腺癌细胞,
[7]
统具有良好的ROS响应性。Tang等 将DOX、甘草次酸 从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由此可见,通过靶向修饰纳米
(glycyrrhetinic acid,GA)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递送系统提高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主动摄取作用,也逐
(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caprolactone, 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MPEG-PCL)用纳米沉降法制得 M-DOX-GA 纳米载药 1.4 基于生物膜的纳米递送系统
系统。该系统在提高DOX、GA的水不溶性和低生物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内源性生物膜越来越受到研
用度的同时,还可以在高GSH水平的条件下将两者释放 究者的重视。这些生物膜除了具有普通纳米递送系统
到乳腺癌细胞中,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从而减少其 的优势外,还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相容性,同时能实现免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