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中国药房》2023年1期
P. 11
表2 加拿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经营与使用管理的具体要求
分类 具体要求
第Ⅰ类 需要医师处方才能在药房调配销售,在医师的诊断和专业干预之后,由有证照的药师审核处方后向公众提供。该类药品仅能在由省级药事法规规定的监管环境下销售
第Ⅱ类 在销售点需要有药师的专业干预,并可以转诊给执业医师。不强制要求药品处方,但药品只能从药师处获得,且不能摆放在药房公共区域或患者自主选择区域
第Ⅲ类 药品可能对某些人群存在风险。不需要处方就可购买,但该类药品需在药师直接监督下,在药房的自选区域出售,各地可根据当地专业情况增加限制和要求。销售环境可允许患者进入,并明确标识为药房的“专业服务
区”。药师应当专业、实时且友好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药疗选择
未分类 在没有专业监督的情况下即可出售。应当有充足的信息帮助患者做出安全有效的选择,且药品标签信息能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未列入第Ⅰ类药品目录、第Ⅱ类药品目录或第Ⅲ类药品目录的药品可以在任何零售渠道
销售
5.1 完善药品分类管理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未凭处方销售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处方药
2001年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药品实行处 与非处方药管理缺乏系统安排,处方药管理缺乏细化标
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 准,非处方药总体品种还不能充分满足公众用药需求。
定”,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该办法一直未制定。 笔者建议,可参考加拿大药品分类管理的模式,改
2019 年《药品管理法》修订,规定“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 粗放式管理为精准管理,进一步细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 分类标准,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3类非处方药,并分别明
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目前 确目录。具体方案包括以下3个方面:(1)将目前分类管
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依据是 1999 年 7 月国家药品监督 理政策中已经明确的“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二类精
管理局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 神药品、九大类药店不得经营的药品以外其他按兴奋剂
行)》,距今已有20多年,故亟待根据药品监管新形势和 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
新法规做出修订和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狂、抗抑郁药)、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
制度,涉及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 制剂)、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
医疗保险、商务部门等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涉及医药 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先行确
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药品供应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是一项 定为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2)对其他处方药,再采取
社会系统工程。另外,目前国务院正在修订《药品管理 级联原则进行再评价和转换,将实践中常用的、风险性
法实施条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制定部门规 较低的、符合特定条件的部分处方药调整为类似于加拿
章《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这些都对经营 大第Ⅱ类药品的甲类非处方药,设置合理的非处方药转
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有具体条文规 换注册程序;(3)对当前的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
定。这2个法规对药品分类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 药进一步调整为3类,分别是柜台后面的甲类非处方药、
的基础价值,但从当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其并未 可开架销售的乙类非处方药和在超市、零售店都能销售
对药品分类管理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还只是原有条文的 的一般销售清单药品。通过细分和采用处方药目录与
沿袭。笔者建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和使 非处方药目录的形式,使所有药品品种都有一个明确的
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及后续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分类管理属性,并将所有目录供公众查询,让公众和从
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处方药与非处方 业人员都有统一标准来执行,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自我
药分类管理办法,能从“患者为中心”和完善药品供应保 药疗需求和非处方药的发展。
障制度的更高层次,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设计 5.3 完善药品分类注册和转换审查标准
出更加精细和系统的制度安排,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019 年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药和非
有效、可及提供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 处方药实行分类注册和转换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5.2 加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精细化分类管理 药品审评中心根据非处方药的特点,制定非处方药上市
相对非处方药,处方药的使用专业性更强,因此处 注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布;药品评
方药须凭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具 价中心制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上市后转换相关技术要
备药品和普通消费品的特性,其身份的确定较为严格。 求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布。为此,笔者建议:(1)加强处
我国目前的药品分类管理采用排除法,即遴选入国家非 方药、非处方药的精细化分类管理,通过引导企业参与
处方药目录的为非处方药,其余药品均按照处方药进行 药品上市后评价,指导企业开展非处方药的分类注册和
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较好地保证了非处方药的安 转换管理,同时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制度规则和行业指导
全性,但不符合风险管理的原则,因为精准管理思维应 原则,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申请注册和转换提供明确
是对需要严格管理的处方药和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非 的指导和要求。(2)可参考加拿大非处方药分类审查要
处方药制定目录。现阶段我国药品零售企业中,处方药 素,明确和细化我国非处方药分类标准,适当简化非处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