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中国药房》2022年23期
P. 99

IPF 急性加重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生率低于尼达尼布150 mg(bid)。将吡非尼酮各治疗方
          1.00),详见图6。                                        案的数据合并后与尼达尼布进行间接对比,结果同样为
                                                             吡非尼酮腹泻发生率低于尼达尼布(P=0.01),详见图7
                                                             [由于基线不平、研究时长不同,本文未对 DLCO(%)变
                                                             化值进行分析]。
                                                             2.4 异质性和发表偏倚分析
                                                                 分别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和Begger试验进行发
                                                             表偏倚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吡非尼酮的任何不良事件发
                                                             生率外,不存在会对研究结局产生影响的发表偏倚。根
                  图6 IPF急性加重率间接对比结果
                                                             据 Egger’s 检验的结果(P=0.004<0.1),本研究采用修
          2.3.6 其他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直接 Meta 分析结果显
                                                             剪填充方法调整结果,调整前后 P 值分别为 0.296 和
          示,与安慰剂相比,吡非尼酮治疗后,恶心呕吐(RR=
                                                             0.1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证明结果较稳定,真实性较
                                   2
          2.26,95%CI 为 1.91~2.67,I =0,P<0.01)、食欲不振           好(具体图略)。
                                        2
         (RR=3.07,95%CI 为 2.14~4.40,I =0,P<0.01)、腹泻
                                                             3 讨论
                                        2
         (RR=1.33,95%CI为1.09~1.64,I =0,P=0.01)发生率
                                                                 研究最终纳入6项吡非尼酮治疗IPF的RCT和9项
          显 著 增 加 ;尼 达 尼 布 治 疗 后 ,恶 心 呕 吐(RR=3.40,
                                                             尼达尼布治疗IPF的RCT,所有纳入的研究质量较高,具
                              2
          95%CI 为 2.82~4.10,I =0,P<0.01)、食欲不振(RR=            有参考意义。由于吡非尼酮在不同试验中存在不同的
                                  2
          3.06,95%CI 为 2.13~4.41,I =0,P<0.01)、肝功能异常          治疗剂量,因此本研究将吡非尼酮400、600、800 mg及合
         (RR=3.86,95%CI 为 2.76~5.41,I =0,P<0.01)、腹泻          并后的吡非尼酮组分别进行了统计,进一步探索了不同
                                        2
                                        2
         (RR=3.14,95%CI 为 2.75~3.58,I =0,P<0.01)、任何          剂量的吡非尼酮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不 良 事 件(RR=1.09,95%CI 为 1.06~1.12,I =44%,              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作为抗纤维化的有效治疗药
                                                   2
          P<0.01)发生率显著增加。两药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                         物,近几年被大量用于 IPF 的治疗中。两种药物均被证
          生率均未显著增加。                                          实在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5,19] 。本研
              将吡非尼酮各治疗方案与尼达尼布治疗方案分别                          究合并各临床试验中吡非尼酮对比安慰剂及尼达尼布
          进行间接对比,结果提示,吡非尼酮 800 mg(tid)腹泻发                    对比安慰剂的数据后,也证实了两种药物相较于安慰剂











                       A.恶心呕吐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B.腹泻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C.食欲不振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D.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E.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F.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接对比结果
                                          图7 其他次要结局指标间接对比结果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23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23    · 2905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