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中国药房》2022年18期
P. 126
类恶性黑色素瘤早期会表达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1,该蛋 LPS),减少LPS与Toll样受体4的结合,通过下调Toll样
白高表达会促进大量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和肿瘤被破 受体 4/髓样分化因子 88/IL-1 受体相关酶/核因子-κB 信
[19]
坏 。Cao等 构建了巨噬细胞膜包裹紫杉醇白蛋白纳 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来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20]
米粒,发现巨噬细胞膜可显著提高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 发生。
摄取效率,且不改变其主要的内化途径;还可延长纳米 2.4 动脉粥样硬化
粒在 B16F10 荷瘤小鼠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增加抗肿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典型的慢
瘤效果。 性炎症性血管病变,是脑血管病、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
[31]
2.1.4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一种非常致命的脑癌。 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单核巨
化疗是治疗脑胶质瘤最常规的治疗策略,但传统的化疗 噬细胞可通过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感应趋化因子,靶向
[32]
药物无法达到有效治疗剂量。在脑胶质瘤发病早期,血 AS 部位 。此外,巨噬细胞上的清道夫受体(CD36)可
脑屏障完整,可保护脑组织免受血液循环中有毒物质的 与 AS 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使得 MM-NPs 可以靶向
[33]
[33]
侵害,也可阻止绝大部分药物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而 AS 病灶部位并促进药物释放 。Gao 等 发现巨噬细
在晚期,由于高渗透、长滞留效应,血脑屏障受到损害, 胞膜包裹阿托伐他汀的活性氧纳米粒对巨噬细胞有免
完整性降低,但肿瘤内间质液体压力和血脑肿瘤屏障的 疫逃逸功能,对LPS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
增加仍然阻碍治疗药物进入肿瘤 。因此,如何将药物 细胞炎症以及泡沫细胞形成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全
[21]
[34]
有效递送至肿瘤部位是治疗脑胶质瘤最主要的挑战之 身性炎症,对小鼠 AS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王溢 发现
一。在脑胶质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膜 巨噬细胞膜包裹药物的PLGA具有药物缓释、长效血液
上的整合素α4与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有助于纳米药物穿 循环及高效 AS 靶向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强炎症内皮细
[22]
[23]
过血脑屏障靶向脑胶质瘤 。Lai 等 设计了巨噬细胞 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作用,促进药物在AS病变部位聚集,
[35]
包裹纳米粒,发现该纳米粒能穿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 从而有效抑制AS的发展。程立婷等 发现巨噬细胞膜
聚集于肿瘤部位,同时还能通过光热疗法杀死肿瘤细 包裹 PLGA 纳米粒可有效识别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 受
胞,延长脑胶质瘤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体,实现AS靶向。
2.2 阿尔茨海默病 2.5 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 内毒素血症是一种宿主对细菌内毒素反应失调引
经系统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AD 患者在全球范围 起的病理生理反应,其免疫系统不受控制地被激活导致
[36]
内不分年龄段地迅速增加,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与思考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反
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延缓 应失调引起的可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在临床上
[24]
[37]
或阻止其发展 。炎症是 AD 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 具有高病死率 。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症都表现为血清
小胶质细胞通过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产生 IL-1、IL-6、 中LPS水平升高。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LPS在巨噬细
TNF-α 等炎症因子,参与 AD 的免疫反应 。线粒体改 胞膜表面CD14受体的辅助下与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
[25]
变是 AD 发展的驱动力,氧化代谢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 体 4 结合,刺激巨噬细胞释放 TNF-α、IL-6 等炎症因子,
[39]
活性氧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 AD 的发展也会影响 可导致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综合征 。Shen等 发现巨噬
[38]
[26]
线粒体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Han 等 制备的巨噬 细胞膜包裹纳米粒凭借巨噬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 LPS
[27]
细胞膜包裹染料木黄固体脂质纳米粒成功继承了巨噬 的受体,能够捕获、中和内毒素,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细胞的免疫特性,隐藏了纳米粒从而免其被网状内皮系 并能有效释放药物,显著减弱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免
[40]
统捕获;该仿生纳米制剂还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到 疫反应,提高小鼠的存活率。Thamphiwatana 等 也发
神经元细胞,进一步定位于线粒体从而抑制其产生活性 现巨噬细胞包裹纳米颗粒具有与巨噬细胞相同的抗原
氧,进而保护神经元,抑制其凋亡。 性外观,继承了与内毒素结合的能力,并且能降低促炎
2.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细菌的扩散,从而延长脓毒症模型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切除和原位肝移植过程 小鼠的生存时间。
中常见的病理过程,已被证实是早期移植失败或慢性移 2.6 糖尿病
植排斥反应以及肝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暂无有效的治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主要分为 1
疗策略 。因此,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肝移 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B细胞破坏引起的,通常导致胰
[28]
植患者生存率的治疗策略之一。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岛素绝对缺乏;2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
[41]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活性氧的释放、肝巨噬细胞的 逐渐丧失引起的,通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研究表
[30]
[29]
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分泌等多个因素 。Ou 等 发现巨 明,巨噬细胞参与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2]
噬细胞膜包裹 PLGA 可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已逐渐成为相关治疗的主要靶点 。巨噬细胞膜表面
·2292·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8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