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中国药房》2022年18期
P. 103
件下放置的稳定性较好。将大黄酸和内标贮备溶液(质 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末端直线部分的斜率求得)。
量浓度均为 1.0 mg/mL)在室温白光下放置 24 h 或冷藏 24名受试者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后,大
(2~8 ℃)保存47 d,测得各溶液实测质量浓度与理论质 黄酸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主要药动学参数
量浓度的RE均在±10.0%以内,提示各贮备溶液在上述 见表3。
条件下放置的稳定性较好。 4 800 参比制剂
4 200
2.12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 3 600 受试制剂
2.1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方案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 ( ng/mL ) 3 000
2 400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件号为(2014)伦审 c/ 1 800
第(22)号]。受试者入选标准包括:>18周岁,体质量指 1 200
600
2
数(BMI)为 19.0~26.0 kg/m ,试验前 14 d 病史、生命体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筛选期其他相关检查均正 t/h
常或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排除标准包括:过敏体质 图2 受试者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后大
或有药物、食物过敏史者;筛选前12个月内有嗜烟(每天 黄酸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n=24)
吸烟数量≥5 支)史者;筛选前 12 个月内有药物滥用史 表3 受试者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后大
或成瘾性物质检测阳性者;筛选前3个月内接受过手术 黄酸的主要药动学参数(x±s,n=24)
a
(特别是会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手术)或者 制剂 AUC 0-24 h/(ng·h/mL) AUC 0-∞/(ng·h/mL) c max/(ng/mL) t max /h t 1/2/h
受试制剂 25 764±6 134 26 679±6 409 3 517±1 121 3.50(0.67,12.00) 4.26±1.12
计划在试验期间进行手术者;筛选前 14 d 内有处方药、 参比制剂 24 316±5 856 25 170±6 415 3 225±755 4.00(1.50,7.00) 4.19±1.05
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服用史者。按上述标准,本研 a:t max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究最终纳入健康受试者 24 名。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 本研究对受试者餐后状态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同意书,年龄为(24±3)岁,身高为(1.70±0.06)m,体质 (cmax、AUC0-24 h、AUC0-∞ )进行自然对数转换,然后以多因
量为(61.9±6.9)kg,BMI符合上述标准。 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用双向单侧 t 检验及 90%
2.12.2 试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 置信区间来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试验设计:将24名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名),禁 若经对数转换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cmax、AUC0-24 h、
食过夜 10 h 后,于每周期试验首日早晨进食标准餐 30 AUC0-∞ 几何均值比的 90% 置信区间落在接受范围
min后,分别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 mg(用温开水 (80.00%~125.00%)之内,则表示两制剂生物等效 。对
[5]
240 mL 送服)。受试者两周期服药顺序由随机结果决 tmax进行配对秩和检验。采用DAS 3.2.9软件进行上述统
定,清洗期为1周。分别于服药前以及服药后20、40 min 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和 1.0、1.5、2.0、2.5、3.0、4.0、5.0、6.0、7.0、8.0、10、12、15、 方差分析模型中,以序列、药物、周期为固定效应,
24 h 时于肘静脉取血 3 mL,置于肝素钠采血管中,于 受试者(序列)为随机效应,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几何均
4 ℃下以 2 304×g 离心 5 min,分离上层血浆,将血浆分 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 90% 置信区间。结果显
成2份(1份用于检测,1份用于备份),于-20 ℃下冻存。 示,两制剂 cmax、AUC0-24 h、AUC0-∞几何均值比的 90% 置
本研究所用标准餐食谱符合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设计 信 区 间 分 别 为 100.8%~113.9%、103.1%~109.4%、
[6]
中对高脂高热量食谱的要求 。 103.2%~109.9%,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制剂与参比制
2.12.3 生物等效性评价 24名受试者均完成试验。取 剂 AUC0-24 h之比)为(106.6±8.9)%。由此可判定,在餐
其冻存的血浆样品,按“2.4”项下方法处理后,再按“2.1” 后状态下,两制剂生物等效。此外,受试制剂的tmax与参
项下条件进样分析,记录峰面积,以随行标准曲线计算 比制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浆样品中大黄酸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受试者血浆 在试验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
样品中大黄酸的质量浓度为35~7 305 ng/mL,均在线性 生。相关检测结果显示,24 名受试者血常规、尿常规等
范围内。采用 DAS 3.2.9 软件绘制平均血药浓度-时间 检测值异常发生率低,且异常并无临床意义;同时,未见
曲线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药动学参数包括血药浓 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变化,其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体
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AUC0-∞)、峰浓度(cmax )、 温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达峰时间(tmax )、半衰期(t1/2 )。其中,cmax和tmax均以实测值 3 讨论
表示;AUC0-24 h用梯形法计算;AUC0-∞和 t1/2分别按下式 血浆中大黄酸浓度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
计算:AUC0-∞=AUC0-24 h+ct/λz,t1/2=0.693/λz (式中,ct为 紫 外 光 谱(HPLC-UV)法 [7―8] 和 HPLC-MS/MS 法 [4,9-10] 。
最后1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λz为末端消除速率常数,以 近年来,血浆大黄酸浓度的测定以灵敏度更高、专属性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8 ·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