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中国药房》2022年17期
P. 20

评价水平、规范数据源、提高研究数据质量,使药物经济                           2.2 遵循中医药规律评价中成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
        学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并把客观的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2020》的发布对规范我
        结果应用到药品谈判以及其他政府决策中,是业界、学                            国药物经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成药治
        界、政府及医疗机构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疗慢性病的经济学综合评价和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
                                                 [16]
        2   构建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药物经济学评价框                            指南的制定,需要在参考借鉴《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
        架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南2020》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医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
            目前,已有学者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开展了广泛                          统筹考虑中成药药物经济学在研究设计、研究角度、目
        的分散性评价研究,但还存在理论、方法学创新的提升                            标人群、干预措施和对照选择、研究时限、评价方法等方
                                                                      [12]
        空间,需要加强药物经济学理论、方法学研究,提升药物                           面的特殊性 。评价体系不能完全按照西医学的生理、
        经济学评价的质量和能力,为科学评价中成药防治重大                            生化和影像学指标来评价,而是需要尊重传统中医药的
                                [17]
        慢性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认知模式和相关指标,结合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评
        2.1 系统思考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内涵和价值                            价理论和方式来综合评价,并建立起中成药药物经济学
                                                                          [12]
        2.1.1  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特有属性分析                 采用药物经         系统的评价逻辑 。
        济学方法评价中成药防治慢性病优势的前提,是清楚中                            2.2.1  研究设计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前瞻性观察研
        成药的经济学基础指标、特点和发展规律。中成药作为                            究,可以反映真实世界中干预方案的成本和效果,研究
        一种特殊商品,在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机制下,具有区                            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其还可以借助临床实践开展药物
        别于一般商品和化学药的经济学特征和属性。现有研                             经济学干预研究,通过前瞻性收集患者成本和健康产出
        究从药物经济学评价角度比较关注中成药的使用成                              等信息的临床研究,为卫生决策和医保决策提供依据。
          [17]
        本 ,假设性地认为中成药与化学药具有相同经济学属                            另外,由于针对中成药自身特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
        性。后续的中成药经济学评价,有必要利用西方经济学                            平行研究数据相对于化学药而言十分有限,故建议制定
                                                                                       [19]
        和卫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方法,有针对性                            中成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规范 。该规范应充分考虑
        地对中药资源稀缺性、资源配置方式、供需规律,以及中                           和体现中成药的特点,并将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前
        药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一般经济学规律                            瞻性观察研究方案考虑进去,最终为患者的临床决策提
        和特征进行研究,科学解释和丰富多种中成药联用和中                            供更多高级别的中成药循证医学证据。
        西药合用相关理论。只有准确界定中成药的经济学属                             2.2.2  目标人群适应证         中成药的适应证既有以中医
        性,才能对中成药进行更科学、综合的经济学评价。                             疾病、证候为主者,也有以西医疾病为主者。目前的中
        2.1.2  中成药“治未病”和发挥人体自身调节作用的价                        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中,若以中医疾病、证候为主要适
        值分析      中医药突出“治未病”,针对机体危险状态“未                      应证,并且中医病证与西医病名相对应者,往往采用西
        病先防”,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同时给慢性病患者带                           医相应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及观测指标作为参考,以相
        来长期生存的希望和更高的生命质量。中医药的主要                             对成熟的西医疗效进行判定;若中医病证与西医病名不
        特色和优势综合表现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                           对应,则会选用适宜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以及慢性病和康复治疗中的核心                             若中成药的适应证是以西医疾病为主时,则可以首先考
        作用上 。如果忽略中医药“治未病”和发挥人体自身                            虑采用西医的疗效判定方案,再辅以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18]
                                                                [20]
        调节作用的价值,简单地将中成药从调节人体整个系统                            标准 。但是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这种评价方式
        平衡状态的功能与化学药“对抗式”医疗模式做对比,就                           可能将中成药彻底沦为辅助用药。尤其是对于既有西
        会忽略中成药的部分临床价值和经济学价值。                                医适应证又有中医适应证的中成药,如果只采用西医相
            中医治病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无论是药                          应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及观测指标作为参考,容易反映
        物疗法还是非药物疗法,都遵循2个原则,即“整体观念”                          疾病的局部病理变化,从而可能忽略中成药在改善证候
        和“辨证论治”。因此,有必要依据上述原则构建中成药                           和患者整体状态方面的经济学价值。因此,对于具有多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特征和属性指标,综合分析中医优势                            种功能主治的中成药,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除了需要
        病种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经济学特征和最佳健康产出指                             兼顾西医适应证以外,还要考虑其中医证候疗效对应的
        标;将诊断明确的属于中医优势病种的患者,在得到其                            经济学价值。另外,为充分反映中成药的经济学价值,
        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转为中医药治疗;根据临床实践结                            建议对纳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标
        果进一步丰富卫生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内容,完善                            准化项目,在经过诊断和评估之后,在医保体系中可优
        疗效的证据链,建立起既符合中医药规律又能被国际医                            先纳入具有经济学优势的中医药治疗路径,用中医药思
        学界认可的疗效评价体系,让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评价立                            维来界定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充分反映中成
        得住、被认可、可推广。                                         药的经济性。


        ·2062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7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7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