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中国药房》2022年17期
P. 19
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使用有限的药物资源达到 价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潜在优势所需的学科体系发
[9]
[1]
最大程度健康效果的交叉学科 。药物经济学评价及其 展和实践应用要求,尚需完善 。这是因为:第一,中成
证据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制定/ 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时限不够长,时间控制不够严
修订、药品集中采购、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谨,研究方向过于狭窄,不能充分展现中成药治病的特
越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 点。尤其是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时,中成药的疗程
[2]
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通常较化学药长,其优势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体
(2017-2025 年)》等都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 现。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已发表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
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如何评价中药在防治重大慢性 究文献中,接近 70%的研究时限在 1 个月以内,持续时
病中的药物经济学优势”在2020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确 间在 1 年以上的仅占 1.08%,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针
定为中医药领域的3项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受到行业内 对治疗周期相对较长的慢性病,研究时限较短导致所得
[3]
[10]
外的高度关注 。中成药在防治重大慢性病中的药物经 结果无法完全体现中成药的优势 。第二,目前采用的
济学优势研究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组成,也是 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相对单一,大多采用成本-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但目前还没 效果分析,较少采用效用和效益指标;多数采用有效率
有形成研究体系和达成行业共识。本文以问题为导向, 或治愈率等单一疗效指标,采用综合指标的较少,同时,
构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中成 “早防早治”的指标体系难以确定,使得中医药优势难以
[10]
药防治重大慢性病优势的理论框架,探索可用于评价中 得到全面反映 。第三,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多数采
成药药物经济学优势的理论、工具、方法,为后续进一步 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前瞻性研究设计在中成药
[4]
研究提供参考。 的临床试验阶段没有开展或者无法开展,并且外部有效
1 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药物经济学评价存在的 性较低。第四,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设计往往与真
问题 实世界有一定差异。已发表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
中成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近年获得了一定发展,研 文章,大多以某中成药(中药组)与某化学药(化学药组)
究数量和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国际水平和国内化 或者与该中成药加化学药(中西药联用组)进行回顾性
学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相比,我国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的 研究或者前瞻性研究,观察每组药物的疗效和经济学评
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规范性指导和标准,尤其是中 价结果,得出治疗药物的经济性。但是,真实世界中仅
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潜在优势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 有较少的中成药治疗方案仅采用某单一中成药进行数
[4]
未得到体现 。 个疗程的治疗,因而相应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1.1 中成药潜在优势不能得到全面评价 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
现有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对癌症、心血管疾 差异。
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 1.3 评价所需的高质量证据有限
了多维度评价 ,但在相关研究中,中药组、中西药联用 数据质量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基础,没有真实可靠
[5]
[11]
组或者化学药组具有经济学优势的结果都有出现 [6-7] 。 的研究数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便无从谈起 。我国中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上的辨证论治,而不仅仅是考察 成药品种存在先天安全性指标缺失、后天安全性再评价
[12]
机体的局部特征。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中成药不 工作推进不力等现实问题 。中成药联合化学药的药
同于化学药的作用机制及特点,决定了简单套用化学药 物经济学评价缺乏说明书数据支持和效果指标评价,中
的经济学评价指标及技术很难真实、全面地评价中成药 西药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价还缺乏体系构
的价值。没有按照中医药规律和中成药特点开展中成 建和方法学基础设计。从药物经济学评价角度丰富中
药药物经济学评价,使得中成药的很多潜在优势得不到 成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助力中成药综合评价,已经
[12]
体现,部分瑕疵甚至可能会被放大,有些生搬硬套经典 成为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之要务 。由于中成药的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中医药疗效和 使用缺乏较高质量的评价数据、指标和标准,因而目前
优势评价出现了“削足适履”现象,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 的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普遍照搬化学药药物经济学
价的技术和方法难题已经成为提供高级别证据的瓶颈 评价的模式和指南,没有充分体现中成药的特色,总体
[8]
[13]
问题 。 评价质量偏低,高质量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较少 。
1.2 评价的理论、方法、工具需要创新和完善 在医保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践中发现,中成药药物经济
现有的针对如何系统评价中成药在防治重大慢性 学评价的质量参差不齐、规范性差,相当比例中成药产
病中优势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尚不多见,系统反映中 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报告没有提供支撑数据,无法证明
成药特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尚未形成。现有的中 其与药物经济性相关或临床具有成本-效果/效益优势,
成药药物经济学理论、工具和方法尚不足以支撑系统评 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14-15] 。因此,提升中成药药物经济学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7 ·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