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中国药房》2022年8期
P. 30

表2 中药注射剂领域不同类型政策工具频数分布表                           安全问题,下发《关于实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
         政策工具类型    政策工具名称       频次      占比/%   合计频次(占比/%)   项的通知》,重点强调了对中药注射剂注册分类的调
         供给型       机构建立         2        0.51    60(15.42)  整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2007-2009 年,我国国家层
                                                              [16]
                   人力资源         2        0.51
                   科技支持         42       10.80              面共发布中药注射剂专项政策文件 12 份,表明我国自
                   信息化支持        13       3.34               2007 年进入中药注射剂专项政策发布的密集期。2017
                   资金投入         1        0.2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审
         环境型       策略性措施        69       17.74   311(79.95)
                   目标规划         19       4.88               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
                   标准规范         26       6.68               要严格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加强中药注射剂再评
                   法规与管理制度     148       38.05              价 。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
                                                              [10]
                   政策宣传         8        2.06
                   质量评价         41       10.54              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
                   金融支持         0        0                  建立中药注射剂检验检测数据库,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
         需求型       经验示范         5        1.29     18(4.63)  分析研究 。可见,安全性再评价已成为目前我国中药
                                                                    [13]
                   组织协同         13       3.34
                   国际交流         0        0.                 注射剂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3.2  供给型政策工具内部组合不协调,科技和信息化支
        究、制剂处方研究和灭菌工艺研究等。其次是信息化支
                                                            持工具应用较多,资金投入类工具应用较少
        持(3.34%),主要是针对中药注射剂进行的电子信息监
                                                                供给型政策工具主要依托政府以“行政给付”的形
        管,如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
                                                            式推进,具体包括机构建立、人力资源、科技支持、信息
        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
                                                                                  [17]
                                                            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手段 ,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具有
        要建立中药注射剂、中药材检验检测数据库以及多糖类
                                                            直接推动作用。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供给型政策工具
        药物和多组分生化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药品安全
                                                            中科技支持工具(10.80%)和信息化支持工具(3.34%)
        大 数 据 分 析 研 究 。 机 构 建 立(0.51%)、人 力 资 源
                        [13]
                                                            应用较多,资金投入工具(0.26%)应用较少。科技支持
        (0.51%)和资金投入(0.26%)工具的频次占比均较少。
                                                            和信息化支持工具应用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我
            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法规与管理制度(38.05%)的应
                                                            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化建设;
        用最多,包括制订和完善中药注射剂研发基本技术要
                                                            其次,加强包括电子监管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
        求、安全性再评价技术要求、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审评审
                                                            是现阶段促进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
                                                                                                      [18]
        批制度,以及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管理等,如 2009
                                                            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频发,主要原因
        年《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
                                                            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禁忌证无严格限定、临床使用
        明确提出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 ;其
                                                   [14]
                                                                         [19]
                                                            不规范等有关 。为此,李连达院士曾指出,应加强中
        次是策略性措施(17.74%)和质量评价(10.54%);标准
                                                            药注射剂的系统研究工作,特别是中药安全性研究,合
        规范(6.68%)、目标规划(4.88%)和政策宣传(2.06%)工                                                   [20]
                                                            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
        具的应用较少。此外,环境型政策工具中尚不涉及金融                            是,对中药注射剂的科学研究不应局限于药品上市前的
        支持的相关政策文件。
                                                            安全性研究,而需要贯穿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药注
            需 求 型 政 策 工 具 中 ,应 用 较 多 的 是 组 织 协 同            射剂上市后的再评价研究同样重要 。
                                                                                          [21]
        (3.34%),其次是经验示范(1.29%),尚未涉及国际交流                         资金投入(0.26%)和人力资源(0.51%)等政策工具
        的相关政策文件。可见,我国政府希望发挥各级监管部                            的应用频次较低,建议后续相关政策文件应重视对中药
        门、研发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的协同作用,共同做好中                           注射剂领域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张伯礼院士在谈
        药注射剂的风险评估、标准提升、药品抽验、综合评价和                           到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问题时也指出,政府应有良好的政
        电子监管等工作,以期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                             策引导,在人力、经费等诸多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对中药
        水平。                                                 注射剂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品种、技术升级,形成大品
        3 讨论                                                种、大品牌 。政府应加大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经费和专
                                                                     [22]
        3.1 中药注射剂政策文件基本特征分析                                 项基金投入,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资金支持,予中药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研制水平,我国政府早在                           注射剂生产企业以政策鼓励,从而建立涵盖政府、科研
        1993年就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试行)》,以                        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的中药注射剂“产学研”体
                                            [15]
        期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研制的指导和管理 。2005 年前                          系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中药注
                                                              [23]
        后,随着葛根素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                            射剂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等院校需要根据中
        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频发,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                           药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方面进行


        ·920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8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8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