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中国药房》2022年1期
P. 68
表1 各组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结果(x±±s,n=3,%%) 3 讨论
组别 细胞存活率 组别 细胞存活率 API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潜力,但因
空白对照组 100 API@SF纳米粒 5 μg/mL组 85.31±3.00 ab 其水溶性差、细胞摄取率低、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
API 原料药5 μg/mL组 93.49±1.83 a API@SF纳米粒 10 μg/mL组 77.73±2.79 ab
[7]
API原料药10 μg/mL组 87.27±3.81 a API@SF纳米粒 20 μg/mL组 65.73±3.32 ab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基于生物材料载体开发纳米递药
API原料药20 μg/mL组 74.28±3.02 a API@SF 纳米粒30 μg/mL组 55.94±4.22 ab 系统是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将药物封装在纳米载体中
API原料药30 μg/mL组 69.07±6.31 a API@SF纳米粒 40 μg/mL组 49.72±2.60 ab
API原料药40 μg/mL组 62.05±5.49 a API@SF 纳米粒50 μg/mL组 45.95±4.06 ab 可增强渗透和保留效应,增加肿瘤组织内的药物积累,
API原料药50 μg/mL组 56.40±4.13 a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源自家蚕的 SF
[17]
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b:与同质量浓度的 API 原料药组 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如
比较,P<0.05
两亲性、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因此其在药物载
2.7.2 API@SF 纳米粒对 4T1 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的影
[18]
体相关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 。目前已经有部分天然
响 参考文献[16]方法进行考察。将4T1细胞调整密度
化合物(如紫杉醇、姜黄素、柚皮素、五羟黄酮、白藜芦
为 2 × 10 mL ,接种于 24 孔板中,每孔 0.5 mL,培养过
-1
4
醇)被包载于 SF 纳米载体中,且与这些游离药物相比,
夜。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I 原料药组(25 被SF纳米粒包载后的药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肿瘤
μg/mL,以 API 计,质量浓度根据前期预实验设置)、 活性 。
[17]
API@SF 纳米粒组(25 μg/mL,以 API 计,质量浓度根据 本研究基于 SF 载体,构建了 API@SF 纳米粒,该纳
前期预实验设置),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加入培 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 406.61
养基 0.5 mL,其余各组加入相应含药培养基 0.5 mL,培 mm,平均载药量为 5.20%,Zeta 电位为-18.4 mV。其
养24 h后,弃去上清液,以PBS洗涤2次,加入10 μmol/L 中,Zeta 电位是胶体分散稳定性的关键决定因素,表示
DCFH-DA溶液250 μL,继续培养30 min;吸弃染色工作 相邻类似带电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程度,当其绝对值大
液,以PBS洗涤3次,采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拍摄荧 于 15 时,表明该粒子的稳定性良好 [19-20] 。由此可知,本
光图像,使用 Image J 1.48v 软件分析荧光强度,来表示 研究所制得的 API@SF 纳米粒稳定性良好。进一步经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显示, 体外释放考察发现,API@SF纳米粒的释放具有pH依赖
与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为0)比较,API原料药组(荧光 性,且在酸性环境中可迅速释放药物,这提示该纳米粒
强度为 3.45±1.33)、API@SF 纳米粒组(荧光强度为 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可快速释药,进而发挥抗肿瘤
5.58±2.00)细胞中 ROS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 活性。
API 原料药组比较,API@SF 纳米粒组细胞中 ROS 水平 经安全性评价发现,本研究所制得的API@SF纳米
显著升高(P<0.05)。结果见图7。 粒与血液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无心肌毒性,提示该纳
米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基于此,笔者
探讨了其对小鼠乳腺癌 4T1 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
示,将API包载于SF中可增强API对4T1细胞的体外抑
制作用,提示 API@SF 纳米粒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ROS是一种含有氧自由基的高活性化学物质,已被证明
[21]
与癌症的发展、转移、进展有关 。高浓度的 ROS 具有
细胞毒性,可损伤细胞中的DNA、蛋白质等,从而促使肿
A.空白对照组 B. API原料药组
[22]
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
于 API 原料药,API@SF 纳米粒可在 4T1 细胞内产生更
高水平的ROS,从而增强API的抗肿瘤活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 API@SF 纳米粒,该
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后续笔者将
从动物水平深入探讨该纳米粒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C. API@SF纳米粒组 参考文献
图 7 各组细胞中 ROS 表达的荧光显微图(DCFH-DA [ 1 ] 马晓星,李永吉,朱文全,等.小檗碱联合化疗药物的协同
染色,×40) 抗肿瘤作用及其共递送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
·62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