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中国药房》2022年1期
P. 119
特瑞普利单抗新上市没有历史数据和曲妥珠单抗、纳武 反映了县级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中取得的改革成就。
利尤单抗同比2018年DDDc略有上升外,其他7个单抗 3.3 单抗药物的DDDc降幅明显,以使用医保药物为主
药物的 DDDc 均呈下降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单抗 与传统化学药相比,单抗药物具有特异性高、疗效
药物的DDDc是下降的。 显著和安全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
再从 B/A 变化情况来看,2015-2019 年,每年 B/A 疫性疾病的治疗,比如曲妥珠单抗已被推荐为 HER2 阳
不小于 1 的单抗药物数量分别是 6、6、6、7、5 个,这提示 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18-19] 。近年来,医保准入谈判
这些单抗药物用药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较好,其药品 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已经有多个单抗药物纳入医保。
费用较低且患者接受程度高。其中,曲妥珠单抗、贝伐 从本研究分析也可发现,医疗机构主要倾向于使用已进
珠单抗和英夫利西单抗连续5年B/A大于1,表明患者对 入医保的单抗药物,其中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是选
于上述药品的接受度比较稳定。临床用于治疗鼻咽癌 择倾向性最大的 2 个,其 DDDc 降幅明显。在单抗药物
的尼妥珠单抗在2017年首次进入医保后,其平均零售价 整体用药量增长的同时,相对于非医保单抗药物,医保
从 3 680 元降至 1 700 元;并且,其 B/A 也从 2018 年开始 单抗药物的用药量更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创新药的可
[20]
大于1(1.33),并于2019年增长至1.67。另外,帕博利珠 及性,还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负担 。
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是 2018 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单抗 3.4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与药品供应尚不能满足
药物,尚未纳入医保。虽然2019年这2个药物的用药金 需求
额排名上升了,但其B/A均小于1,提示该药费用较高。 本研究发现,95%以上单抗药物的利用仍集中在城
3 讨论 市医疗机构,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单抗药物的选择有
3.1 我国单抗药物的整体获批上市速度加快 较大差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
[21]
基于本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我国的单抗药物整体 期诊断、治疗及康复 。逐步建立起包含恶性肿瘤在内
获批上市速度加快,国产单抗原研药及生物类似物的数 的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对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与药物
量明显增加,提高了患者对单抗药物的可及性,同时也 合理使用水平,以及提升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能力等均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抗药物市场的供需矛盾。经笔 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大挑战:一
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3个:一是得益于药品优先审 方面是 60%以上的慢性病患者会选择到“三甲”医院就
[23]
[22]
评审批制度的实施,缩短了新药上市周期、加快了单抗 诊 ,而且是以病情稳定的续方患者为主 ,这致使大量
药物的上市审批速度,使得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 医院资源被低效使用;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不同级别
抗等国产广谱抗癌药陆续上市 。二是通过对进口抗 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用药方案、用药品种的选择有较大差
[13]
癌药物实施零关税、降低增值税等措施助力药品降 异,难以保证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用药衔接性 [24-25] 。
[14]
价 ,加速了更多国外优质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降低了 因此,随着患者对疗效确切的单抗药物需求的持续增
患者对进口抗癌药的经济负担。三是随着部分原研药 加,有必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以提高患者对单抗药物
专利保护到期,国内生物类似物集中申请注册上市。但 的可及性。
是,国产单抗药物的作用靶点较进口单抗药物集中, 3.5 单抗药物使用中的相关建议
PD-1/PD-L1 靶点单抗药物、生物类似物等竞争激烈,产 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患者对单抗药物的可
[15]
品差异化不明显 。 及性、可负担性和用药衔接性,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3.2 单抗药物在县级医疗机构中的使用量明显增加 基于本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
无论是用药金额还是用药数量,县级医疗机构使用 虑:一是提高我国单抗药物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
单抗药物的增长趋势均最为明显。2015 年国家就出台 药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申请等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
了相关政策,在全国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以破除“以 引导药企以临床急需为导向进行药品研发,鼓励新药上
药补医”、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改革等为重点任务的 市前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工作,防止相似产品过度研发或
[15]
综合改革。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 疗效无优势的新药上市 ;二是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疾
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 病谱变化等动态调整医保目录和医保报销政策,同时根
案(2018-2020 年)》(国卫医发〔2018〕37 号),要求落实 据医疗机构之间用药对接的需求,适度放宽基层医疗机
[16]
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通过一 构医事服务费的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用
系列的改革,提升了县级医疗机构“看大病、解难症”的 药;三是创建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基于“医联体”建立药
水平,完善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因此,县级医疗机 学服务联合体,推动“医联体”内用药目录衔接、处方流
[17]
构的单抗药物临床使用量大幅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动和药品一体化配送 ,以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的
[25]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 ·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