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1年15期
P. 74
定指标。其中,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具有抗病毒、抗肿瘤、
抗菌、解热、抗血栓等功效 [12,14-16] ;桑皮苷 A 在体内可以
4
转化为氧化白藜芦醇,发挥降糖作用 [17-18] ;紫云英苷和
3
异槲皮素具有消炎、镇痛、抗菌、抗过敏、抗肝毒等药理
2
1 作用 [19-21] ;桑辛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超氧化自由
PCA2 0 基形成、降血糖等作用 [22-23] ;山柰酚对脑缺血、中风、肿
-1 [24-25]
瘤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2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3
-2 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过程中,本研究分别考察了不
-2 -1 0 1 2 0
PCA1 2 3 4 PCA3 同提取方式(超声、回流)、提取溶剂(体积分数分别为
图2 58批崖桑皮和桑白皮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 30%、50%、70%、80%、100%的甲醇和乙醇溶液)、提取时
Fig 2 Scatter diagram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间(15、30、45、60 min)、料液比[1 ∶ 30、1 ∶ 50、1 ∶ 70、1 ∶ 200
sis of 58 batches of Mori Australis Cortex and (g/mL)]和提取次数(1、2、3 次)对崖桑皮和桑白皮中 7
Mori Cortex
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取方式为超声提
2.7 聚类分析 取、提取溶剂为70%甲醇溶液、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
以崖桑皮和桑白皮药材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为依 比为1∶50(g/mL)、提取1次的提取效果最佳。
据,采用SPSS 22.0软件以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 3.3 活性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果如图 3 所示。由图 3 可知,当欧氏距离小于 15 时,58 虽然从整体上看,上述 7 种活性成分无论是单一成
批药材可分为 5 大类——第Ⅰ类:Y48、S1;第Ⅱ类:S5; 分含量还是总含量,桑白皮均高于崖桑皮,但独立样本t
第Ⅲ类:S4;第Ⅳ类:Y12、Y14;第Ⅴ类:剩余批次药材。 检验结果显示,7 种活性成分中只有山柰酚的含量差异
同时,7 种活性成分含量相近或相同的崖桑皮和桑白皮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
的距离大多比较接近,因此不能将崖桑皮和桑白皮进行 果也表明,崖桑皮与桑白皮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无明
区分。此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大体一致。崖桑皮中7 显差别。以上结果显示,除山柰酚外,崖桑皮和桑白皮
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桑白皮无明显差别,这一结论为崖 在主要活性成分上具有一定的质量等同性,因此在抗病
桑皮代替桑白皮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毒、抗菌、解热等药理活性方面,以华桑和鸡桑为来源的
3 讨论 崖桑皮可作为桑白皮的代替品使用。
3.1 所测指标成分的选择 对照药材是一种中药标准物质,具有高度均匀性、
桑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芪类物质,本 量值准确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 。本研究以崖桑皮和
[26]
研究结合崖桑皮和桑白皮的临床药效以及前人研究内 桑白皮对照药材的含量为参考标准,发现大部分崖桑皮
容,最终选择了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柰 样品中新绿原酸、桑皮苷 A、绿原酸和桑辛素的含量均
酚、桑辛素,苯丙素类化合物绿原酸、新绿原酸和芪类化 高于其对照药材,但紫云英苷(编号 Y36 样品除外)、山
合物桑皮苷 A 作为桑白皮和崖桑皮的有效成分含量测 柰酚、异槲皮素的含量均低于其对照药材;而桑白皮样
25
20
15
欧氏距离
10
5
0
Y4 Y7 Y20 Y18 Y21 Y24 Y8 S3 Y39 Y19 Y27 Y30 Y46 Y47 Y9 Y10 Y33 Y6 S9 Y22 Y26 Y28 Y45 Y2 Y16 Y17 Y23 Y32 Y34 Y35 Y40 Y31 Y5 Y29 Y43 Y42 S10 Y38 Y44 Y3 Y11 S2 S7 Y25 Y36 Y37 S8 Y13 Y15 Y1 S6 Y41 Y12 Y14 S4 S5 Y48 S1
图3 58批崖桑皮和桑白皮的聚类分析结果
Fig 3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58 batches of Mori Australis Cortex and Mori Cortex
·1860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5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