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2021年14期
P. 131
[3]
市场上常见以槟榔叶鞘冒充大腹皮的伪品,其真品应为 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 ,常与陈皮、茯苓、甘草、
棕榈科植物槟榔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形如大腹,外 生姜、半夏、白芷、桑白皮等中药配伍,组成诸多经典名
果皮灰棕黄色,有褐色斑点及纵裂纹,内壁凹陷,为褐色 方,用于活血祛瘀、利水渗湿、清热化痰等 [15,18,32-36] ,详见
[2]
或深棕色,表面光滑呈硬壳状 。 表2。此外,结合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现代临床中
1.2 主产地考证 还用大腹皮与其他方剂或中药配伍,如大腹皮与藿香正
大腹皮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老挝、菲 气散配伍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 、与茯苓和猪苓配伍可
[37]
律宾、孟加拉国、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东非地 治疗肝硬化腹水 、与蝉衣莱菔汤配伍用于治疗膜性肾
[38]
[9]
区 。在我国,大腹皮主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广 病 等。
[39]
[10]
西、福建等地 。其中,海南省槟榔种植大约有1 500年
表2 含有大腹皮的经典名方
的历史,是目前我国种植槟榔最多的省份,其槟榔种植
分类 功效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朝代 出处 作者
面积约占我国内陆槟榔种植总面积的98%,海南省的东 泻下方 逐水 疏凿饮子 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 宋 《严氏济生方》 [32] 严用和
[11]
部、中部、南部山区一带是其种植的主要区域 。 川木通、泽泻、姜皮、椒目、赤
小豆、醋商陆、槟榔
1.3 炮制方法考证
理血方 活血祛瘀 调营饮 醋莪术、川芎、当归、大黄、赤 明 《证治准绳》 [33] 王肯堂
从宋朝开始,历代专著中记载的大腹皮炮制方法繁 芍、醋延胡索、瞿麦、槟榔、陈
皮、大腹皮、炒葶苈子、茯苓、
多 [12-28] ,详见表1。 桑白皮、细辛、肉桂、炙甘草、
表1 历代专著中的大腹皮炮制方法 生姜、大枣、白芷
藿香正气散 大腹皮、白芷、紫苏叶、茯苓、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 太平惠
朝代 出处 作者 炮制方法
白术、半夏曲、陈皮、姜厚朴、 方》 [18] 民和剂
宋 《博济方》 [12] 王兖 煨法(诃子散) 桔梗、广藿香、炙甘草 局
宋 《苏沈良方》 [13] 苏轼,沈括 炙法(无碍丸) [15]
宋 《钦定四库全书》 [14] 董汲 酒浸一遍,更以大豆汁洗三遍(三脘散) 祛湿方 燥湿和胃 白术散 白术、大腹皮、生姜、陈皮、茯 宋 《全生指迷方》 王贶
苓
宋 《全生指迷方》 [15] 王贶 锉,炒法(团参散) [34]
宋 《疮疡经验全书》 [16] 窦汉卿 黑豆汁煮 清热祛湿 黄芩滑石汤 豆蔻、黄芩片、滑石粉、通草、 清 《温病条辨》 吴瑭
茯苓皮、猪苓、大腹皮
宋 《类证活人书》 [17] 朱肱 炙黄(大三脘散) [35]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太平惠民和剂局 炙焦黄(三和散);以酒洗,再以大豆汁洗过,锉碎, 利水渗湿 五皮散 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 汉 《华氏中藏经》 华佗
茯苓皮
焙干(大腹皮)
五皮饮 大腹皮、茯苓皮、陈皮、五加 清 《麻科活人全书》 [36] 谢玉琼
元 《世医得效方》 [19] 危亦林 炙焦黄(诸气得效方)
皮、姜皮
明 《女科撮要》 [20] 薛己 黑豆汁洗晒(达生散)
明 《医学入门》 [21] 李梴 以酒洗,后以大豆汁洗,火焙赤(大腹皮) 2 大腹皮的化学成分
明 《本草纲目》 [8] 李时珍 以酒洗,后以大豆汁再洗过,晒干入灰火烧煨,切用 国内外对大腹皮的来源植物槟榔的化学成分研究
(大腹皮)
明 《仁术便览》 [22] 张洁 酒洗(达生散);姜汁洗(难产三合济生汤) 较多,但对大腹皮药材的化学成分报道较少。现有研究
明 《景岳全书》 [23] 张介宾 酒洗炒过(大腹皮);黑豆水洗(保和汤);酒洗晒干 显示,大腹皮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酚类、油脂类、黄酮类、
(茯苓丸) [40]
明 《济阴纲目》 [24] 武之望 酒洗晒干(三茱丸);姜汁洗(三合济生汤);黑豆水 鞣质、萜类和甾类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其
浸洗(马兜铃散) 中,生物碱类和酚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也是当前
明 《雷公炮制药性解》 [25] 李中梓 酒洗去沙,复以大豆汁洗用(大腹皮) 的研究热点,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驱虫、杀菌、促胃肠
清 《本草害利》 [26] 凌奂 酒洗,以大豆汁再洗过,晒干入灰火烧煨(大腹皮)
清 《本经逢原》 [27] 张璐 酒洗后再以绿豆汤洗过(大腹皮) 运动、抗血栓形成、降血糖、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和
清 《温热暑疫全书》 [28] 周扬俊 黑豆水洗七次(藿香正气散) 神经系统等方面 [41-42] 。目前,从大腹皮中分离出的主要
由表 1 可知,历代专著中记录的大腹皮炮制方法多 化学成分 [43-49] 详见表3。
以各种辅料汁水反复洗涤为主,如甘草水洗、姜汁洗和 表3 大腹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绿豆汤洗等,也有炙法、煨法、炒法等。炮制原因如孙思
成分种类 主要成分
邈曰,“鸩鸟多集槟榔树上,凡用槟榔大腹子皮,宜先酒 生物碱类 槟榔次碱、去甲槟榔次碱、槟榔碱、去甲槟榔碱、高槟榔碱、烟酸甲酯 [43-47]
[29]
洗,以大豆汁再洗过,晒干入灰火烧煨切用” ;张介宾 酚类 原儿茶酸、香草酸、邻甲酚、4-乙基-2-甲基苯酚、2,5-二甲基苯酚、4-甲基愈创木酚、
4-乙基愈创木酚、2-(2-甲基-4-丁烯基)-4-甲基苯酚 [46,48]
云,“凡用时,必须酒洗,炒过,恐其有鸩鸟毒也” 。 脂肪酸类 正十六酸、十八碳烯酸、山俞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十四碳酸、二十四碳酸、棕榈
[23]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则规定大腹皮炮制方法为 酸、9-十八碳烯酸、冰醋酸、肉豆蔻酸 [4,48]
[3]
洗净、切段、干燥等 ,与古法不同。古今炮制大腹皮的 黄酮类 (+)-儿茶素、甘草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表儿茶素 [46]
萜类及甾类 3-β-5-烯24(R)麦角甾醇、豆甾醇、3-β-24-亚丙基-5-烯-胆甾醇、环戊丙酸睾酮、β-二
主要目的为:净制药材、去除药材毒性、软化便于切制、 氢岩藻甾醇、3,6二酮-胆甾烯、羽扇豆醇、无羁萜酮、5α-豆甾3,6-二酮、齐墩果酸、β-
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增强药效等 [30-31] 。 胡萝卜苷、3,6-二-豆甾酮、β-谷甾醇、4-烯-3,6-二-胆甾酮 [4,49]
1.4 组方考证 烃类及醇类 三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3-癸炔-1-醇、二十烷醇 [4]
酮羰基类及酯类 植酮、1-茚酮、磷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48]
大腹皮在民间较为常用,因其具有行气宽中、行水 挥发油 大茴香醚、2,6-二甲基苯甲醚、3,4-二甲基茴香醚、邻苯二甲醚、2-萘甲醚 [48]
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 蒽醌类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49]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4 ·1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