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中国药房》2021年12期
P. 105
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脱发、月经紊乱等不良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 SGRQ 评分均显著低于
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x±±s,n=50)
2
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检验;正态分布的计 Tab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n=
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50)
Wilcoxon 秩和检验;患者外周血 IL-6、CRP、PCT 水平与 FVC,L FEV1,% DLCO,%
组别
疗效的相关性评价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1.18±0.24 1.84±0.50 * 57.24±7.43 72.51±10.42 * 61.18±12.80 66.51±13.1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 1.17±0.23 2.25±0.47 * 56.83±7.45 78.72±10.47 * 62.84±13.27 73.29±12.55 *
2 结果 t 0.213 4.225 0.276 2.934 0.637 2.642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P 0.832 <0.001 0.784 0.004 0.526 0.010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CTD类型等一般资料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Note:vs.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IL-6、CPR、PCT 水平
表1所示。
比较(x±±s,n=5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0)
Tab 4 Comparison of IL-6,CRP and PCT levels in
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2
peripheral blood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groups(n=50)
after treatment(x±±s,n=50)
性别,例(%) 年龄(x±s),病程(x±s), CTD类型,例(%)
组别 IL-6,ng/L CPR,mg/L PCT,ng/mL
男性 女性 岁 年 硬皮病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其他 组别
对照组 27(54.00)23(46.00) 43.59±8.85 25.02±1.84 14(28.00) 16(32.00) 14(28.00) 6(12.0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0.14±5.16 48.10±4.51 * 7.19±1.13 3.09±0.49 * 0.69±0.12 0.42±0.11 *
观察组 26(52.00)24(48.00) 44.16±8.67 24.84±1.35 15(30.00) 15(30.00) 15(30.00) 5(10.00)
t/χ 2 0.040 0.325 0.557 0.192 观察组 59.36±5.37 40.15±4.30 * 7.21±1.18 1.70±0.39 * 0.67±0.10 0.23±0.08 *
P 0.841 0.745 0.578 0.979 t 0.741 9.021 0.087 15.694 0.905 9.878
P 0.461 <0.001 0.931 <0.001 0.368 <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00%)显著高于
Note:vs.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0.05
*
对照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58.00%(29/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50) 5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42.00%(21/
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6 所
groups(n=50) 示。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2.7 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照组 13(26.00) 20(40.00) 17(34.00) 56.00 治疗6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
观察组 18(36.00) 25(50.00) 7(14.00) 86.00
χ 2 5.482 组(显效+有效,n=76)和治疗无效组(n=24),分析影响
P 0.019 CTD-ILD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 CTD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和DLCO比较,差异 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FVC、 在不同外周血 IL-6、CRP 和 PCT 水平中的分布比较,差
FEV1和DLC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7 所示。经多因素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得,IL-6 水平是影响 CTD-ILD 患者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6、CPR、PCT水平比较 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如表8所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IL-6、CPR、PCT水平比较, 3 讨论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 CTD-IL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遗传、环境、药物等
血 IL-6、CPR、PCT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 因素均可导致发病。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多种
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4 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激活炎症通路有关——促进了成纤
所示。 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胶原蛋白沉积,破坏了正常肺泡结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构,引起不可逆的肺纤维化病变,导致肺泡壁增厚和变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形,从而损害肺气体交换,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16]
疾病影响评分和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最终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或死亡 。研究表明,起病较隐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2 ·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