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药房》2021年第9期
P. 117

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Δ



        陈 曦    1,2* ,刘遵峰 (1.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 300020;2.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2,3 #
        300071;3.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 300071)


        中图分类号 R9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09-1131-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09.17

        摘  要   目的:探讨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治疗AMD的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
        参考。方法:对黄酮型、黄酮醇型、黄烷酮型、异黄酮型、查尔酮型、黄烷醇型、花色素型等7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或其
        糖苷在防治 AMD 研究中的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可通过调节 Toll 样受体 4/核因
        子κB(TLR4/NF-κB)、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HIF-1α/VEGF/VEGFR2)等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
        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
        VEGF等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炎、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对AMD起到防治作用。
        但目前对治疗AMD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仅有少数应用于临床;将来应从改善该类化合物的水溶
        性、寻找合适的糖配体或开发新型眼内给药剂型等方面进行开发及结构优化,以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眼科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黄酮;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          汀类药物为主(如表 1 所示),从中不难发现对 AMD 的
        ration,AMD)是一种多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50 岁以上                    治疗主要是针对“湿性”AMD,而对“干性”AMD 尚无有
        老年人群体,多以退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和                         效预防、治疗手段。近年来,黄酮类天然化合物(以下简
       (或)RPE 层下产生活跃新生血管为典型特征的不可逆                          称“黄酮”)应用于 AMD 防治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陆续
                  [1]
        致盲性眼病 。AMD 在我国的致盲率(>14%)仅次于                        展开,不同结构母核或糖苷的黄酮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白内障,该疾病患者例数在2020年已达3 100万左右,预                      本文就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未来防治“干/湿性”
        计到 2050 年将增至 5 500 万,届时全球的患病人数将到                   AMD的黄酮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达3亿以上,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并对患                                      表1 防治AMD的常用药物
        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4] 。                 类别          药理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缺点
                                                            VEGF抑制剂 拮抗VEGF;抑制血管形成;降低血 雷珠单抗、康柏西 仅对“湿性”AMD有效;价格
            目前,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
                                                                   管通透性;促进CNV渗液吸收    普、阿柏西普   昂贵;长期使用疗效降低;有
        病机制可能与遗传、饮食、吸烟、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                                                             视网膜纤维化、瘢痕和地图
                                                                                              样萎缩等不良反应
        密切相关    [5- 6] 。根据临床表现及分型,AMD 可分为“干
                                                            皮质类固醇  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细胞间黏附分 曲安奈德、地塞米 存在升高眼内压、破坏视神
        性”和“湿性”,其中后者占比 10%~20%,致盲性较高,                              子(ICAM)表达;稳定血-视网膜屏 松玻璃体内植入 经的风险
                                                                   障;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血管 剂、氟轻松玻璃体
        主要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引起的。虽
                                                                   渗漏                植入剂
        然“干性”AMD 因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其                          抗氧化剂 [7]  灭活单态氧;抑制自由基对视网膜 维生素C、维生素 长期使用可引起贫血、心血
        能自发发展为“湿性”AMD 或与“湿性”AMD 共存。目                               细胞的损伤;防止光动力学损伤扩 E、β-胡萝卜素、锌 管疾病等并发症;可增加吸
                                                                   散;抑制或减缓“干性”AMD向“湿 制剂       烟患者的肺癌风险
        前,临床及文献中防治 AMD 的常用药物主要以血管内                                 性”AMD转换
        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抗氧化剂和他                         他汀类药物 [8-9]  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辛伐他汀、阿托伐 有效性尚待证实;可能引起
                                                                   (HMG-CoA)还原酶;减少细胞内 他汀      横纹肌溶解
           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973093);药物化                    胆固醇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炎症;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学 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南 开 大 学)开 放 基 金 资 助 课 题
       (No.2018065);天 津 市 卫 生 健 康 委 员 会 科 技 人 才 培 育 项 目(No.  1 黄酮概述
        RC20147);天津市眼科医院科技基金项目(No.YKQN1912)
                                                                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
           *主管药师,在站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眼科分子药理学。
                                                            含氧杂环化合物,其以 C6-C3-C6 为基本碳架(如图 1 所
        E-mail:chen_mach@163.com
                                                            示),主要的存在形式包括游离体或与糖结合成苷。现
           # 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
        材料。E-mail:liuzunfeng@nankai.edu.cn                  代医学研究已证实,黄酮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治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9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9  ·1131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