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中国药房》2020年23期
P. 87
表7 2010-2019年该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趋势[株(%%)]
Tab 7 Drug resistance trend of B. cepacia in the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9[strain(%%)]
2
抗菌药物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χ 趋势 P
头孢他啶 13(28.30) 9(21.40) 6(20.70) 4(16.70) 3(10.30) 1(2.60) 1(3.10) 6(15.00) 3(7.00) 2(8.70) 13.000 <0.001
美罗培南 10(22.20) 7(16.70) 4(12.10) 3(12.50) 4(14.30) 0(0) 1(3.10) 4(10.00) 3(7.70) 1(4.30) 9.360 0.002
复方磺胺甲噁唑 10(22.20) 9(21.40) 6(20.00) 3(12.50) 1(3.40) 1(2.60) 0(0) 5(12.50) 1(2.30) 1(4.30) 17.051 <0.001
全国各类病原菌耐药数据进行逐年统计,但未对多个年 植、基础疾病治疗等,以助于降低NFGNB所致血流感染
份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亦未对国内各城市的耐药数 死亡的风险。
据进行总结。鉴于各地区耐药数据存在区域性差异,全 鲍曼不动杆菌易发生多重耐药。本研究结果显示,
国总体耐药数据的分析对不同地域经验性抗感染防控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该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
的指导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对该三级甲等 基糖苷类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均在 50%以
医院2010-2019年的耐药数据进行了汇总,考虑到该院 上;10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
住院病床数超过1 500张,为CARSS首批耐药监测网点 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其耐药率已从2010
单位,且为汉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加之该地区 年的 13%左右上升至 75.50、75.40%,与 2018 年中国细
人口流动性小,故数据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可为该 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报道的耐药率相当 。鲍曼不
[13]
地区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动杆菌显示出对以上多种抗菌药物的高度耐药,直接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 2010-2019 年 NFGNB 的检 致临床治疗其相关感染面临选药困难的局面,同时也增
[10]
出率为 15.45%,其中 98.14%的 NFGNB 来源于住院患 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加强鲍曼
者,且主要为年龄≥60 岁的患者(占 45.03%)。所有检 不动杆菌院内传播的防控、进一步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
出的 NFGNB 中,以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达 使用迫在眉睫;此外,耐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和美罗
33.3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为31.13%。这与廖一群 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更加大了临床
等 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对 10 年数据的分析 治疗的难度 。然而,在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10]
[6]
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分析其 物敏感的情况下,该类抗菌药物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
[14]
原因可能为该菌黏附力强,易成为定植菌,且培养要求 案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
低、容易被检出,因此临床科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一 均较低,因此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头
步判断送检样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是否为致病菌, 孢哌酮/舒巴坦可能是医师的治疗选择之一;此外,由于
特别是有菌部位送检的标本(如呼吸道标本)。 该菌对黏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不到 1.5%,故对于重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 NFGNB 检出最多的临床科 患者,黏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敏感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抗
[7]
室为ICU,与Ali Z等 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结 感染治疗的用药选择之一。
果还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肿瘤科的检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同时具有
出率呈现上升趋势。此类菌种的检出与患者基础疾病 多重耐药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鲍曼不动杆菌严
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气管插管、免疫制剂 重的耐药性,10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
应用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是患者 南的耐药率分别低于35%和30%,且耐药率未见明显改
感染NFGNB的危险因素 [8-9] 。由于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低 变。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和2014年,该菌对头孢哌酮/
下、易受感染,故收治此类患者的科室(尤其是ICU和肿 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其主要原因为检测试剂短缺,加
瘤科)应特别关注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对行气管插管、留 之检测基数小、有效数据有限,导致统计的耐药率较低,
置鼻饲管等的患者加强感染防控、手卫生监控,以避免 临床应谨慎解释其耐药趋势变迁。本研究结果还提示,
病原菌通过导管或医务人员进行传播。本研究发现,该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
院神经外科的 NFGNB 检出率仅次于 ICU,可能与该院 势,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该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5]
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的自身风险因素(如手术和介入治疗 与李祥鹏等 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因为氨基糖苷类
多、病情危重、多伴有心肺功能疾病等)有关,故该科室 药物具有耳、肾毒性等副作用,因此在对儿童或者老年
应注意加强 NFGNB 致院内感染的风险防范。此外,值 患者进行救治时应谨慎使用。此外,由于铜绿假单胞菌
得重视的是,本研究对10年数据的分析显示,铜绿假单 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且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敏感株
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呈增加趋势,由于这 在治疗3~4 d内即可转变为耐药株,故在治疗该菌感染
两种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病死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 时联合用药逐渐成为共识 [16-1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哌
30%~80%,铜绿假单胞菌:超过30% [10-11] ),世界卫生组 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对铜绿
织已将其列为医院感染需重点关注的病原菌 。因此, 假单胞菌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作为该菌感染的经
[12]
临床应将加强风险因素管控,如血液透析、实体器官移 验性治疗药物。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3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3 ·2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