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中国药房》2020年22期
P. 14
中药饮片是由中药材通过炮制加工而成的可直接 一、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比较USP43、EP10.0、JP17和
用于中医临床的产品,其大多源自天然植物、动物或矿 ChP2020 在中药饮片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限度标准等方
物,通常携带有大量微生物 [1-2] 。多数中药饮片的炮制过 面的差异,了解中药饮片微生物标准的修订方向,探讨
程简单(如净制、炒制等),灭菌不完全,使得具有致病力 对中药饮片按其风险等级设立微生物限度的必要性,以
的微生物有所残余 [3-4] ;此外,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与操 期为我国中药饮片微生物控制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作人员及外部非洁净环境的接触也增加了中药饮片受 提供参考。
[5]
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可能,从而使其安全性受到影响 。 1 中药饮片微生物计数
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笔者通过对 EP10.0、JP17、USP43 和 ChP2020 中与
对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研究也较为缺乏,这 中药饮片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
导致了中药饮片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缺失。许多潜在 前3部药典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部分进行了国际间
的致病微生物(如耐热菌和细菌毒素等)未能得到有效 的协调与融合,但在中药饮片微生物的检查上,三者均
控制,增加了免疫力低下患者在使用中药饮片过程中的 有各自独立的章节规定,如 EP10.0“2.6.12”和“2.6.31”、
[6]
风险 。虽然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了中药 JP17“5.02”、USP43“2021”和“2022”,而 ChP2020 则新增
饮片品种理化性质分析的多种鉴别和检查方法,但相关 了“通则 1108”用于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微生物。在检测
微生物的具体检查方法和限度标准却长期处于缺失状 项目上,4部药典均规定了需氧菌总数(Total aerobic mi-
态;同时,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除直接 crobial count,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otal com-
入口的中药饮片外,并未规定其余形式中药饮片的微生 bined yeasts and moulds count,TYMC)的检查方法,其主
[7]
物相关检查项目 。 要区别体现在抽样与取样、菌种和培养基、微生物计数
中药在欧洲被称为植物药,在日本被称为生药,在 方法等方面,详见表1。
美国被归为营养补充剂,虽然其概念与我国的中药饮片 1.1 抽样与取样
[10]
不完全相同 [8-9] ,但在《欧洲药典》10.0 版(EP10.0) 、《日 中药饮片种类繁多,形状、质地和大小各异,加之微
[12]
本药典》17 版(JP17) 和《美国药典》43 版(USP43) 中 生物污染具有不均匀的特点,因此抽样和检验取样的代
[11]
[14]
都分别明确收载了相关产品(植物药、生药或营养补充 表性至关重要 。4部药典在“抽样与取样”的规定上有
[10]
[12]
剂)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及限度标准。2020 年版《中国药 明显区别。其中,EP10.0“2.6.12” 和USP43“2021” 对
典》(ChP2020)(四部) 增加了“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 中药饮片抽样的要求与化学药品相同,取样量为10 g或
[13]
[11]
查法”(通则1108),但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还不完善, 10 mL。JP17“5.02” 规定了 4 种针对中药饮片的抽样
而且对煎煮类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亦未作出统 方式,分别为:(1)小体积或粉末状样品,取50~250 g样
表1 USP43、EP10.0、JP17和ChP2020中关于中药饮片微生物计数方法的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microbial enumeration tests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among USP43,EP10.0,JP17 and
ChP2020
项目 USP43“2021” EP10.0“2.6.31” JP17“5.02” ChP2020“通则1108”
抽样方法 未规定 未规定 规定了4种抽样方式 参照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取样量 10 g或10 mL 与USP43相同 与USP43相同 25 g或25 mL
缓冲液和稀释液 pH 7.2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胰酪大豆胨液体 pH 7.2 PBS、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TSB 与EP10.0相同 与EP10.0相同
(TSB)培养基 培养基
样品准备 固体:磨粉 未特殊规定 分散或溶解,悬液应振荡10 min;可加入表面活性 与JP17相同,振摇≥15 min
液体:直接分散 剂,必要时调节pH至6~8
可乳化产品:使用乳化剂搅拌,可加热溶解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TSA)和沙氏葡萄糖琼脂(SDA) 与USP43相同 TSA培养基可添加三苯基氯化四氨唑(TTC)和(或) 与USP43相同,可使用含抗生素(氯霉
培养基 两性霉素B;含抗生素SDA培养基可添加玫瑰红 素、庆大霉素)的SDA或其他培养基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 将大肠埃希菌变为铜绿假单胞菌;其余与 与EP10.0相同 与EP10.0相同,但使用我国医学细菌
色念珠菌、巴西曲霉 USP43相同,增加等效菌株 保藏管理中心(CMCC)菌种
检测方法 膜过滤法、平皿计数法(倾注)、最大可能数法 膜过滤法、平皿计数法(倾注、涂布)、MPN法 与EP10.0相同 平皿计数法(倾注)
(MPN)
方法适用性 样品中添加微生物的数量25~250 CFU 样品中添加微生物的数量≤100 CFU 与EP10.0相同 与EP10.0相同
回收率>70% 回收率因子为2
样品检测培养条件 TSA培养基:30~35 ℃,48~72 h; 平皿计数法:TSA培养基为30~35 ℃,3~5 d; 平皿计数法:TSA培养基为30~35 ℃,5~7 d,SDA 与 EP10.0 平皿计数法相同;未规定
SDA培养基:20~25 ℃,5~7 d SDA培养基为20~25 ℃,5~7 d 培养基为20~25 ℃,5~7 d MPN法
MPN法:所有培养基30~35 ℃,3~5 d MPN法:与EP10.0相同
计数范围 30~300 CFU 未规定 TAMC<250 CFU TAMC<300 CFU
TYMC<50 CFU TYMC<100 CFU
耐热菌计数 未规定 未规定 未规定 新增
·269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