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2020年21期
P. 103

表2 两组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检查指标分布情况                                    80
        Tab 2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site and etiological in-    70                         ARC组
                                                                                               肾功能正常组
               dexes of 2 groups                                   %  60
        项目                  ARC组   肾功能正常组     χ 2   P               50
                                                                    40
        感染部位,例(%)                                                  目标谷浓度占比,  30
         肺部感染              12(66.7)  29(76.3)  0.580  0.446
         感染性休克              8(44.4)  9(23.7)  2.490  0.115          20
         血流感染               3(16.7)  4(10.5)       0.669            10
         胰腺坏死伴感染            2(11.1)  4(10.5)       1.000             0
                                                                        <10 mg/L  10~30 mg/L  >30 mg/L
         腹腔感染               2(11.1)  7(18.4)  0.484  0.760                A.第4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分布
         胆道感染               2(11.1)  4(10.5)       1.000
         尿路感染               1(5.6)  1(2.6)         0.544            80
                                                                                               ARC组
         宫腔感染               1(5.6)  0(0)           0.321            70                         肾功能正常组
         肝脓肿                0(0)    2(5.3)         1.000           %  60
         脑脓肿                0(0)    1(2.6)         1.000            50
         皮肤软组织感染            0(0)    3(7.9)         0.544           目标谷浓度占比,  40
         感染性心内膜炎            0(0)    2(5.3)         1.000            30
         合并两个以上的感染部位        9(50.0)  17(44.7)  0.136  0.712         20
        标本来源,例                                                      10
         血液                 9       18       0.000  1.000
                                                                     0
         痰                  7       12       0.151  0.698               <10 mg/L  10~30 mg/L  >30 mg/L
         引流液                2       5        0.000  1.000                B.第8~10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分布
         分泌物                2       3              1.000            图1   两组患者替考拉宁谷浓度分布
         尿                  1       4              0.657
        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株(%)                                     Fig 1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eico-
         金黄色葡萄球菌            8(38.1)  11(26.2)  1.309  0.253       planin in 2 groups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19.0)  10(23.8)  0.000  1.000
         粪肠球菌               3(14.3)  6(14.3)  0.000  1.000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ARC 组革兰氏阳性
         屎肠球菌               6(28.6)  15(35.7)  0.196  0.658  菌清除情况为:清除12株、假定清除4株、未清除5株,清
        合并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例(%)     8(44.4)  12(31.6)  0.881  0.348
        替考拉宁MIC分布,株(%)                                     除率为 76.2%;肾功能正常组革兰阳性菌清除情况为:
         MIC≤1 mg/L        19(90.5)  39(92.9)      1.000   清除 26 株、假定清除 11 株、未清除 5 株,清除率为
         MIC=2 mg/L         1(4.8)  2(4.8)         1.000
         MIC=4 mg/L         1(4.8)  1(2.4)         1.000   88.1%。两组患者革兰氏阳性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223)。未清除的革兰氏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
        2.3  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布
                                                           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4株,其中包括替考拉宁MIC=
            ARC组患者第4剂给药前和第8~10剂给药前血药
                                                           4 mg/L 的 1 株(屎肠球菌)和 MIC=2 mg/L 的 1 株(金黄
        谷浓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第 4 剂给药前:(11.8±5.1)
        mg/L vs.(15.8±6.6)mg/L,t=-2.183,P=0.034;第8~        色葡萄球菌)。
        10 剂给药前:(14.3±6.4)mg/L vs.(18.9±7.7)mg/L,          2.5  安全性评价
        t=-2.172,P=0.035]。另外,ARC 组和肾功能正常组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血细胞
        患者第8~10剂给药前的血药谷浓度均较同组第4剂给                          减少、过敏反应等情况。但肾功能正常组有1例患者发
        药前高(P=0.003;P<0.001)。共有 12 例患者根据第 4                生急性肾损害与替考拉宁用药的因果关系被评定为“很
        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对替考拉宁维持剂量进行了调整,                           可能”。该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处理情况如下:性别女,
        其中有 8 例因血药谷浓度不达标而上调了维持剂量。                          年龄76岁,体质量65 kg;经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术后
        ARC组患者第4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和第8~10剂给药                         因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予替考拉宁(600 mg,q12 h,用
        前血药谷浓度的达标率均较同时间点肾功能正常组低,                           药 2 剂;后改为 600 mg,qd,用药 7 d)和亚胺培南(1 g,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9;P=0.101)。两组患                    q8 h)抗感染治疗。患者既往有心功能不全病史,医嘱予
        者替考拉宁谷浓度见图1。                                       以每日液体输入量 1 000~1 500 mL。患者肌酐水平从
        2.4 疗效评价结果                                         替考拉宁用药前的 69 µmol/L 升至用药后第 7 天的 122
            ARC 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替考拉宁用药疗程                        μmol/L,同期尿量减少 50%以上。经测定,患者第 4 剂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4.4)d vs.(11.8±4.7)              给药前和第8~10剂给药前的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别
        d,t=-0.677,P=0.501]。在此疗程下,ARC 组治愈 14               为36.7、43.6 mg/L。考虑患者急性肾损害可能与替考拉
        例、无效 4 例,临床有效率为 77.8%;肾功能正常组治愈                     宁血药谷浓度超标有关,予停用替考拉宁,将亚胺培南
        35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为92.1%。两组的临床有效                       减量为0.5 g,q6 h,同时增加补液至2 000~2 500 mL,加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1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1  ·2653 ·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