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2020年20期
P. 129
·综述·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Δ
柯 佳 ,韩 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7)
*
#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20-2551-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20.21
摘 要 目的: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抗血小板”“血小板黏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
“Antiplatelet”“Platelet adhesion”“ Platelet activation”“ Platelet aggregation”“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
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3年1月-2020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就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过程中各个级联反应相关的
重要信号通路及其作用,以及以各个分子信号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863篇,其中有
效文献52篇。目前,抗血小板药物作用靶点包括血小板黏附信号靶点[如膜糖蛋白(GP)Ⅰb-Ⅸ-Ⅴ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相互作
用、GPⅥ与胶原的相互作用]、血小板活化信号靶点[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通路、磷酸二酯酶相关信号、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
血栓素相关信号)、血小板聚集靶点[GPⅡb/Ⅲa、蛋白酶激活受体]、磷脂酶C、P-选择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靶点和信号通路
参与了血小板黏附、激活、聚集过程以及促进了血小板相关血栓的形成,许多作用于上述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被研发,包括卡普赛
珠单抗、西洛他唑、氮吡格雷等。现有抗血小板药物或在动物实验阶段,或在临床试验阶段,仅有部分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
关键词 抗血小板;血小板黏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聚集;药物研发;作用靶点
血小板是一类直径约2~5 μm的无核细胞碎片,起 1 血小板相关血栓的形成过程
源于脱落的巨核细胞细胞质,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 正常状态下,血小板不会黏附于血管内皮,这是因
栓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 为血管内皮分泌的前列腺素 I2 (PGI2 )和一氧化氮(NO)
会发生形态改变,并通过细胞内及细胞外信号诱导其黏 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反应性。其中,PGI2可通过与血小板
附、聚集,并促进凝血级联反应,形成血栓 。因此,许多 表面的前列腺素受体(IP)结合来促进血小板中环磷酸
[1]
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急 腺苷(cAMP)的生成,NO则可以直接促进血小板内环磷
性冠脉综合征、中风等动脉血栓性疾病。但是目前临床 酸鸟苷(cGMP)的生成 。cAMP和cGMP在降低血小板
[5]
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仍存在出血风险大、疗效个体差异 反应性上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两者可以使血小板反应
大、药物抵抗等不足 [2-4] ,寻求更安全有效、靶向作用更强 迟钝,进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此外,血小板内含有清除
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抗血小板研究亟待解决的重点。为 cAMP 和 cGMP 的磷酸二酯酶(PDE),用于维持 cAMP
总结抗血小板治疗可能的作用靶点,笔者以“抗血小板” 和 cGMP的动态平衡 。
[6]
“血小板黏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 当血管受到损伤后,暴露的内皮下基质[如胶原、血
“Antiplatelet”“Platelet adhesion”“Platelet activation” 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和
“Platelet aggregation”“Mechanis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等]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的诸多膜糖蛋白(GP)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 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 受体相互作用,促进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导致血
2003 年 1 月-2020 年 2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 栓形成 。其中,vWF 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的血小板黏附
[6]
索到相关文献 3 863 篇,其中有效文献 52 篇。现从血小 受体GP Ⅰb-Ⅸ-Ⅴ复合物结合并触发血小板与受损血管
板相关血栓的形成过程出发,阐述血小板参与该过程中 壁的初始黏附,促进血小板表面其他 GP 的活化,如 GP
各个级联反应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及其作用,以及以各 Ⅵ,可引起“外-内”信号的激活;活化后的 GP Ⅵ还可与
个分子信号为作用靶点的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旨 胶原进一步结合,进而稳定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内皮之间
在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的黏附 [7-9] 。vWF 与 GPⅠb-Ⅸ-Ⅴ复合物的结合还会促
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771288);国家重 进血小板分泌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5-
[1]
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71160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 羟色胺(5-HT)等 。ADP、TXA2 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的
计划项目(No.18401900600);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3 年 嘌呤能受体(P2Y)和血栓素受体(TP)相结合,诱导血小
行动计划[No.ZY(2018-2020)-CCCX-2004-10] 板的活化,使血小板由光滑的圆盘状变为有大量伪足的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认知障碍、脑
激活状态 [1,7] 。血小板的活化会促进其表面 GPⅡb/Ⅲa
小血管病。E-mail:kejia0228@qq.com
受体的表达和构象改变,使其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形
# 通信作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
成血小板间的纤维蛋白原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同时
医结合、脑血管病、认知障碍、脑小血管病。E-mail:hanyan.2006@ali-
yun.com 还可从循环中招募更多的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还会诱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0 ·2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