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2018
P. 16

开始进行药物代谢和毒性的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显示,                            1.4 ⅢⅢ期临床至上市前阶段
        不少新药在临床阶段的失败与研发早期选择的药物作                                 新药研发的临床研究在度过艰难的Ⅰ、Ⅱ期临床之
        用靶点不理想有关,因此新药靶点发现与验证工作也越                            后,Ⅲ期临床和注册申报的成功率有了显著提升(如表1
                                          [9]
        来越提前,多数被前移至基础研究阶段 。可见,基础研                           所示),药品研发进入了成熟阶段。该阶段对资金的需
        究阶段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以开展更充分、更多样化                            求除Ⅲ期临床较大外,其余过程如注册申报等所需资金
        的研究活动,从而为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奠定基础。                            均较少,靠医药企业的自有资金即可满足需要。由表1、
            但是这一阶段的研发成果除了会获得少量专利外,                          图1数据可知,该阶段所需资金仅占研发成本的20.4%,
        几乎无法获得市场回报,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风险和转化                            相对整个研发过程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小。
                                                                                                   [13]
                                                                但是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后倾化趋向严重 ,投资者
        风险 。因此,这一阶段投资风险较高,除了政府财政支
            [9]
                                                            对可预见的新药上市阶段极为热衷,各类资本蜂拥而
        持和基金项目支持外,较少有其他来源的资金流入该阶
                                                            至,随之产生投资泡沫 ,致使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往往
                                                                               [8]
        段。美国《2020年科学与工程指数》和我国《2017年全国
                                                            远超这一阶段所需的资金量。
        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 年美国基础研
        究投入占研发费用的17%,而同年我国基础研究费用仅                           2 基于供需平衡的新药研发各阶段资金匹配设计
                                                                从狭义上讲,融资是一个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
                          [10]
        占研发费用的 5.5% 。随着医药产业研发活动的深入
                                                            程。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包括
        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故亟待得到更多
                                                            政府资金、个人资本、风险投资、债务融资以及银行信贷
        资本的关注和投入,以解决愈发严重的新药基础研究投
                                                              [14]
                                                            等 。由于医药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投资风险高,
        资不足问题。
                                                            仅依靠某一种或少量几种融资方式往往是无法满足需
        1.2 新药发现阶段
                                                                                                         [15]
                                                            求的,故需要进行多层次、全方面的融资方案设计 。
            新药发现阶段包括苗头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
                                                            同时,鉴于新药研发资金“供需错位”的结构性失衡问
        的发现和优化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
                                                            题,应在研究各阶段研发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融资
        展,高通量筛选、组合化学等技术应运而生,给新药发现
                                                            模式,以保证新药研发各阶段均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成本往往非常                            2.1  新药研发融资方式及特点
        高昂。有研究表明,一个基于细胞的 100 000 种化合物                           一般来说,医药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新药研发情况、
        的初筛费用就可能超过25 000美元 。可见,新药发现                         资金拥有情况,以及已上市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等,在
                                       [11]
        阶段的资金需求也非常高(如图1所示,该阶段的研发费                           科学决策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
        用占到总费用的近 40%)。而尽管该阶段成功率较高,                          不同对融资的难易程度以及获得资金量的多少,都有显
        但是后期临床试验成功率很低,2014年Hay M等 的研                        著的影响。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融
                                                  [12]
        究表明,2003-2011年美国新药研发中可以通过临床试                        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不借助于
        验的成功率仅有15.3%。因此,后期的高风险性导致这                          金融中介机构直接从资金提供方获得融资的过程,主要
        一阶段依然无法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无法获得充足                            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研发基金、其他企业资金投入以及
        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自有资金或上市融资等。这种融资方式最大的
        1.3  临床前至ⅡⅡ期临床阶段                                    优点就是融资成本低,融资风险通常也较低,但融资的
            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从                          金额一般有限。相反,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
        表1可以看出,当新药研发进入临床前阶段时,研发成功                           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过程,主要包括银行
                                                                                        [16]
        率明显下降;而到临床试验阶段时,研发成功率进一步                            借贷、专利质押以及风险投资等 。此种融资方式最大
        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研发过程中技术上的匮乏、在研新                            的优点就是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但融资风险较高。医
                                                            药企业研发资金来源和特点见图2、表2。
        药在实验动物身上具有的药理学活性应用于人体时却
        无效、或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等。但该阶段的研发成本                                  高
        却大幅增长,资金需求急剧上升,尤其是Ⅱ期临床阶段                                                           风险投资
                                                                  投资风险         专利质押      上市融资
        要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所需受试者人数大                                               银行借贷
                                                                                      企业资金(自有或合作)
        幅增加,这一阶段的成本投入仅次于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阶段。                                                                政府财政拨款  研发基金
            总的来说,临床前研究到Ⅱ期临床这一阶段,研发
                                                                  低
                                                    [12]
        成本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失败率也较高(超过 60% ),                                  短            投资期限              长
        因此该阶段被称为“死亡之谷”(如图1所示)。高风险的                                  图2 医药企业研发资金来源和特点
        存在使得这一阶段无法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研发                            Fig 2 R&D capital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资金严重缺乏,无法满足该阶段对资金的迫切需求。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218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8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8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