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20年2月第31卷第3期
P. 35
表5。 一类为桔梗、前胡、苦杏仁、半夏、麻黄和陈皮,此类组合
表 5 各组小鼠咳嗽潜伏期、2 min 内咳嗽频数、咳嗽抑 由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前胡、苦杏仁、半夏)、解表药
制率测定结果(x±±s,n=12) (麻黄)及理气药(陈皮)组成,具化痰平喘之功;一类为
Tab 5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latent period of cough, 薄荷,可通过发散肺热而止咳;一类为石膏,可通过清泻
2 min cough frequency and cough inhibitory 肺热而止咳;一类为黄芩,可通过燥湿泻火而止咳;一类
rate(x±±s,n=12) 为茯苓和甘草,可通过健脾、利水消肿而止咳。
组别 咳嗽潜伏期,s 2 min内咳嗽频数,次 咳嗽抑制率,% 3.3 含甘草止咳方剂中高频中药关联分析
模型组 10.44±1.84 14.60±1.14 药对是指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以期增强疗
阳性组 23.33±1.78 ** 4.80±1.79 ** 67.12
新方低剂量组 16.11±1.42 **## 8.00±1.22 **## 45.21 效。本文通过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甘草
新方中剂量组 18.92±1.16 **## 6.80±1.30 **# 53.42 止咳方剂所使用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
新方高剂量组 21.92±1.27 ** 5.40±1.14 ** 63.01 到 7 项二项关联规则,其中苦杏仁→麻黄的支持度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P<0.01 (30.14%)与置信度(86.36%)均最高。麻黄长于开达肺
##
**
#
#
* *
Note:vs. model group, P<0.01;vs. positive group,P<0.05,
气,苦杏仁长于降气平喘,二者配伍,宣降相宜,如麻黄
## P<0.01
汤和三拗汤均有此配伍 ;同时,挖掘到 10 项三项关联
[7]
由表5可知,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新方低、中、高
规则,其中石膏-苦杏仁→麻黄的支持度最高(21.92%),
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均显著延长,2 min 内咳嗽频数
石膏长于清热泻火,与苦杏仁和麻黄配伍,共奏清肺止
均显著减少(P<0.01);与阳性组比较,新方低、中剂量
咳之效,如大青龙汤含此配伍 。
[20]
组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缩短,2 min 内咳嗽频数显著增
3.4 新方止咳作用分析
加(P<0.05或P<0.01),但新方高剂量组咳嗽潜伏期、2
3.4.1 麻杏石甘汤的止咳作用分析
min内咳嗽频数、咳嗽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景岳全书》中将咳嗽分为外感之咳和内伤之咳:外
0.05)。
3 讨论 感之咳,因外感六淫之邪,由肺(本)以及脏(标);内伤之
咳,因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
3.1 含甘草止咳方剂中高频中药频数、分类及性味分析
[21]
邪,由脏(本)以及肺(标) 。肺、脾与咳嗽关系最为紧
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3首含甘草止咳方剂中共
密,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病位均以肺为主。麻杏石甘
涉及中药194种。其中,除甘草外,高频中药10种,累计
汤主治肺热喘咳,多用于邪热闭肺症,如百日咳、支气管
使用 219 次,说明含甘草止咳方剂的组方药材比较集
[22]
中。咳嗽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是痰,因此化痰药是治 哮喘、肺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方中麻黄辛苦而温,
疗咳嗽的要药,止咳平喘是治疗咳嗽的主体机制,故止 石膏辛甘而大寒,两药相伍,既能宣散肺中风热,亦能清
[4]
咳化痰平喘药占据总体用药的主要部分 。化痰止咳平 宣肺中郁热;苦杏仁苦温润降,麻黄宣肺平喘,宣降结
喘药又可分为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和清化热痰药。 合,增清泻肺热之效;石膏性大寒,苦杏仁性微温,两药
如苦杏仁属于止咳平喘药,可止咳下气平喘;半夏属于 配伍,寒温并用,共奏清肺止咳之效,苦杏仁也能肃降肺
温化寒痰药,可温肺化痰止咳;桔梗和前胡属于清化热 气以助石膏沉降下行;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可解毒清
痰药,可清肺化痰止咳 。化痰止咳平喘药常与解表药 热,故该方具有显著的清肺止咳、润肺平喘的功效。
[19]
和清热药配伍,说明在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 3.4.2 加方中药桔梗与陈皮的止咳作用特点
时,须根据不同的病症适当配伍其他中药。如因外感, 新方在原方基础上添加桔梗与陈皮2味中药。桔梗
当配解表药(麻黄或薄荷等),可使外邪从汗而解;如因 性平,具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被誉为“舟楫之剂”。
里热,当配清热药(石膏或黄芩等)。 《本草蒙筌》载桔梗:“逐肺热,住咳,下痰。”其可治疗咽
[23]
含甘草止咳方剂中高频中药多具辛、苦味。辛味能 喉不利之干咳,亦可治疗痰涎过多之痰嗽 。桔梗-苦杏
散、能行,如《神农本草经》载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 仁是临床上经典止咳药对,属于调畅气机类,桔梗既升
热,心下逆气惊喘……产乳,金疮”。辛味药可解表宣 且降并以升为主,苦杏仁以降为主,两药结合,升降调
肺,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苦味能泄、能坚、能燥,如《神农 和,具有较好的止咳功效。而桔梗-甘草可组成甘桔汤,
本草经》载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虐,发表出 有泻火解毒、清肺之效。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肺、脾
汗,去邪热气……破癥坚积聚”。苦味药可清热泻火、燥 经,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既可降浊阴而止呕哕,
湿化痰、降逆肺气,用于治疗咳嗽胸闷。辛、苦配伍, 亦可行滞气而泻郁满,为治疗咳嗽痰多之常用药。《名医
可开降除痞,表明治咳之法,当以宣肺、清肺、降肺及 别录》载陈皮:“下气,止呕咳。”其可降逆气、行滞气,气
[24]
化痰为要 。 降则咳嗽平,气行则湿痰消 。陈皮-甘草属于健脾燥湿
[8]
3.2 含甘草止咳方剂中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类,常用于治疗暑湿伤肺证,在诸多方剂中均有出现,如
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11 味高频中药可聚为 5 类: 二陈汤、六君子汤和温胆汤等。为防止甘草长期服用引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3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3 ·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