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药房》2025年14期
P. 106
2.7 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状况 MF分级未发生变化)或明显改善(6/24,25.00%,MF分级
截至随访结束,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22.5(13.8, 发生降级),稳定比例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57.14%) [18]
35.3)个月。42 例患者中,39 例患者存活,生存率为 接 近 ,但 本 研 究 的 MF 改 善 比 例 较 文 献 研 究 结 果
92.86%(包括2例血小板计数<50×10 L 患者)。3例 (35.71%) 偏低,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治疗时间较短或部
-1
[18]
9
患者分别在随访的第8个月、13个月、22个月时死亡,死 分患者的芦可替尼用药剂量偏低有关。一项多中心研
亡原因为感染 1 例、心力衰竭 2 例,IPSS 评分均为高危; 究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 12 周时芦可替尼剂量≥
有 2 例患者分别在随访的第 8 个月、22 个月时进展为急 10 mg,bid,首选芦可替尼治疗是脾脏缩小反应率较高的
性髓系白血病后的1个月内死亡,其初诊时的外周血片 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2周时芦可替尼剂
[19]
中原始细胞比值为2%,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经 量≥10 mg,bid是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的唯一影响因素 。
本研究组推测,3 例患者的死亡与使用芦可替尼不存在 这一结果提示,芦可替尼剂量降低或者治疗延迟可能会
直接关系。 影响患者的疗效。
3 讨论 生理情况下的JAK/STAT信号通路积极参与了机体
MF 是一种 BCR::ABL[9 号染色体长臂上原癌基因 细胞的增殖和基因的分化,可通过调控其下游信号通
(C-ABL)易 位 至 22 号 染 色 体 长 臂 的 断 裂 点 集 中 区 路,发挥其对机体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稳态的正向调控
[20]
(BCR),形 成 bcr/abl 融 合 基 因 ,即 breakpoint cluster 作用 。芦可替尼为JAK1/JAK2激酶抑制剂,可抑制机
[21]
region-Abelson]阴性的MPN,包括PMF、PET-MF及PPV- 体的正常造血功能 。本研究发现,贫血是芦可替尼最
MF。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减轻患者症状、缩小肿大脾脏、 为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其次为血小板减少,且多见
改善甚至逆转 MF、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于开始治疗的2个月内。虽然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相
国内外研究发现,芦可替尼可通过抑制 JAK/STAT 信号 对较高,但经积极输血、调整芦可替尼用药剂量或停药
通路来抑制 MF 相关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从而改 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善MF的相关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4,8―9,14] 。 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以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呼吸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6 个月后,78.57% 患者(33/ 道、消化道和泌尿道,大多数患者的感染症状较轻微,仅
42)的 MPN-10 总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 2 例患者发生 3/4 级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仅 1 例
52.38%患者(22/42)的MPN-10总分下降≥50%,与之前 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有学者发现,无论是先天性免疫
[7]
研究报道的结果(49%) 相近,但比COMFORT-I研究结 系统还是获得性免疫系统均可成为芦可替尼的抑制目
[15]
果(45.9%) 偏高。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治疗 标,包括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
时间为 6 个月,比 COMFORT-I 研究的治疗时间(24 周) 使用芦可替尼后,机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功能损
稍长。患者的MPN-10各单项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 伤,进而抑制 T 细胞的正常激活,且治疗后患者的调节
治疗前显著下降,这提示芦可替尼能有效改善 MF 患者 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均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法逆
的临床症状,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MPN-10评分下降可 转的 [22―23] 。本研究中,感染的发生占比为 15.49%(11/
能更明显。 71)。这提示芦可替尼可能会抑制机体的正常免疫功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芦可替尼治疗24 能,应用芦可替尼时应防止或控制感染的发生。胃肠道
周后,所有患者的脾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且较 不适的发生占比为 12.68%(9/71),较文献报道结果
[24]
[7]
基线缩小≥35%的患者占4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 (39.5%) 偏低,这可能与本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疗6个月后,90.00%患者(27/30)的脾脏出现一定程度的 此外,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水肿等不良事件也有发
缩小,其中脾脏长径和厚径缩小≥35%的患者比例分别 生。因此应用芦可替尼时应复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
为 33.33%(10/30)和 26.67%(8/30),较文献报道的结果 能,如有异常尽早干预。截至随访结束,有39例患者存
[7]
(41.9%) 偏低,其原因可能是评估脾脏变化的标准不 活,生存率为92.86%。这提示芦可替尼有望为MF患者
同,既往研究多采用磁共振成像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带来长期生存,但长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随访。
评估脾脏变化 [4,7―9,16] 。然而,临床上由于检查费用和医 此外,本研究中,纳入了2例血小板计数<50×10 L -1
9
源性辐射等原因,大多患者采用腹部彩超评估脾脏 的患者,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均自愿采用芦可替尼最
变化。 低剂量(5 mg,bid)治疗,治疗后 2 例患者的 MPN-10 总
有学者认为,MF分级可作为预测MPN患者预后的 分均较治疗前下降≥50%,脾脏长径与厚径均较治疗前
[17]
影响因子 。关于芦可替尼的长期疗效研究发现,与最 下降,但未达到缩小≥35%;均未复查骨髓活检病理,MF
佳可用疗法相比,芦可替尼能改善或稳定MF患者的MF 改善情况不明;其中1例患者发生1/2级上呼吸道感染,
分级,且芦可替尼长期治疗可能逆转或显著延缓晚期 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1 例未见明显 ADR 发生;治疗后
MF 患者的 MF 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6 个月 这2例患者的血小板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这提示对于
[14]
-1
9
后,83.33%患者(20/24)的MF分级稳定(14/24,58.33%, 血小板计数<50×10 L 的患者,芦可替尼也可以改善
· 178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4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