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药房》2025年7期
P. 130

[13]
          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直肠给药的剂型和应用范围不断                            制备,如连芍灌肠剂(含黄连、白芍、防风、甘草等) 、白
                                                                                             [14]
          扩大,如康妇消炎栓可用于治疗部分妇科常见病,中药                            头翁汤(含白头翁、生甘草、白芍等) 、青柏溃结汤(含
                                                                                     [15]
                                                                                                [16]
          复方保留灌肠可治疗尿毒症、肠炎等。                                   大青叶、黄柏、炒薏苡仁等) 等。Wu等 开发了一种用
          1.2 直肠给药的特点                                         于治疗 UC 的新型水凝胶灌肠剂,以 1% 的透明质酸
              直肠给药是口服等非肠道药物治疗方式的有效替                          (hyaluronic acid,HA)水溶液与含 5 mg/mL 美沙拉嗪
          代方法,药物通过跨细胞(亲脂性药物穿透细胞膜)和旁                          (mesalazine,Me)、30 mg/mL 羟基苯并三唑的二甲基亚
          细胞(亲水性小分子经过细胞间隙)途径吸收,兼具局部                           砜溶液混合,在室温下反应过夜,合成 HA-Me 化合物,
                        [7]
          与全身治疗优势 。基于上述吸收特性,直肠给药展现                            然后将该化合物(质量分数6.5%)与甲基纤维素(methyl
          出独特的治疗价值——其可直接、迅速、准确地作用于                            cellulose,MC)(质量分数 4.5%)、NaCl 溶液(质量分数
          结/直肠病灶,并能避免口服给药时胃肠道环境对药物的                           1%)混合,即得MC/HA-Me水凝胶灌肠剂。该灌肠剂携
          影响及首过效应。例如,凝胶灌肠剂能短时间到达结肠                            带负电荷,经电荷吸引到达带正电荷的肠黏膜受损部
          溃疡面,实现靶向治疗;栓剂进入直肠后可通过肠黏膜                            位,从而达到在患处直接释放药物的目的。
          直接吸收,避免药物被肝脏吸收和代谢,从而提高药物                            2.3 凝胶剂
          的生物利用度。此外,直肠给药不需要吞咽,提高了老                                凝胶剂是一种常用于治疗 UC 的直肠给药剂型,其
          人和小孩的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然而,直肠给药也存                            独特的物理结构特性能够使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
          在局限性,如大分子药物吸收性差、栓剂难达高位结肠                            效。然而,传统的直肠给药凝胶剂黏度过高,导致给药
                               [4]
          部位、灌肠剂滞留性差等 。                                       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直肠给药治疗UC的温敏
          2 治疗UC的直肠给药制剂剂型                                     凝胶剂成为关注热点。这种凝胶剂在室温下呈液态,便
          2.1 栓剂                                              于给药;进入体内后,由于体温的作用,能迅速转变为固
              栓剂是直肠给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在妇科                          态,紧密黏附在肠道炎症部位,从而实现药物的精准释
          疾病及肠腔疾病(如 UC)中的应用较多 。随着新材料                          放。通过选用适宜的原料药、凝胶基质与制备技术,温
                                            [8]
          的出现,栓剂的种类不断丰富,相较于传统栓剂,新型栓                           敏凝胶剂不仅能达到缓释长效的效果,还能有效改善肠
                                                                                            [4]
                                                                                                       [17]
          剂(如中空栓、微囊栓等)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                           黏膜损伤,促进炎症因子恢复平衡 。杨东亮等 选用
          等优点。栓剂根据药物性质不同,可选用水溶性或油溶                            布地奈德作为原料药,以 20% 泊洛沙姆 407、4% 泊洛沙
          性基质,其中水溶性基质以聚乙二醇类和甘油明胶类应                            姆188和0.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凝胶基质,采用冷溶
                        [9]
          用较多。罗俊永 研制了适用于结肠远端及直肠部位的                            法制备布地奈德脂质体温敏凝胶,结果显示该药物可在
                                                                                                         [18]
          低分子肝素直肠栓剂,以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                         肠道溃疡面吸附滞留并对 UC 起治疗作用。唐杰 以
         (7∶3,m/m)作水溶性基质,使水溶性药物低分子肝素缓                         4% 胍基壳聚糖和 6% 五水 β-甘油磷酸钠为基质制备负
          慢释放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从而治疗 UC。张健美                            载盐酸小檗碱-海藻酸钙微球的直肠给药温敏凝胶用于
            [10]
          等 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马勃栓剂,其在                            UC 治疗,其中海藻酸钙微球本身可促进药物在结肠部
          肠道内直达溃疡病灶,并可由结肠吸收至血液发挥全身                            位快速释放,但经温敏凝胶包载后,形成了结肠靶向控
                       [11]
          作用。宋晋峰 制备了含二硫键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释体系,可使药物释放速率显著减缓。
          作为药物缓释载体,使其负载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并                          3 治疗UC的直肠给药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在其表面修饰聚多巴胺和壳聚糖,使该纳米粒在具有较                                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业界普遍认为与
          好生物黏附性的同时,具备 pH 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能                          肠道黏膜受损、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失衡、肠道免疫异
                                                                    [19]
          力,最终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成双重响应栓剂                            常有关 。临床上治疗 UC 的直肠给药制剂,其作用机
          型纳米递药系统。该递药系统在UC患者结肠部位的低                            制主要为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增
          pH、低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黏膜黏附性,能                           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等。
          使药物在病灶部位特异性聚集,从而实现药物在结肠部                            3.1 抑制炎症细胞浸润
          位的滞留和缓释。                                                肠道被认为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淋巴
          2.2 灌肠剂                                             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产生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
              灌肠剂是指由肛门注入直肠的溶液或混悬液,也是                          terleukin-1,IL-1)、IL-6、IL-17 等]和抑炎因子(如 IL-2、
          治疗UC的重要直肠给药剂型之一。使用灌肠剂进行保                            IL-10等),从而调控肠道内的炎症反应。磷脂酰肌醇3-
          留灌肠治疗能尽可能地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以起到稀                            激 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 白 激 酶 B
                                                       [12]
          释肠内毒素、软化粪便、清理肠道、减轻炎症等作用 。                          (protein kinase B,又称 Akt)/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临床上治疗 UC 的灌肠剂多为中药复方,常采用煎煮法                          κB,NF-κB)通路是参与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死


          · 888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7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7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