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中国药房》2025年7期
P. 131
亡的一条重要信号通路,对 UC 影响较大。刘兴隆等 [20] 4.1 栓剂的临床应用
[27]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人参败毒散、榆瑞灌肠 蔡楚泉 将70例左半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液内外合用干预 UC 大鼠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 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
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该通路激活,调节该通路相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美沙拉嗪栓剂行塞肛
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实现抗炎、抗凋亡的作用,且 治疗,0.5 g/次,2 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 1 个月。该研究
内用、外用及内外合用的机制间存在部分差异,需进一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14% vs.
[21]
步深入挖掘。郭子霞等 采用马勃大黄栓对UC模型小 80.00%)和肠黏膜缓解率(20.00% vs. 2.86%)均高于对
[28]
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马勃大黄栓组小鼠相较于马勃 照组。王茵 将 64 例 UC 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
栓组、大黄栓组,其血清中IL-1β、IL-6水平,结肠中肿瘤 组,依据 UC 程度(轻或中度),给予观察组患者圣瑜栓
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oll 样受 (主要由苦参、地榆等 6 味中药组成)1~2 枚/次,给予对
体 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髓 样 分 化 因 子 88 照组患者美沙拉嗪栓 1~2 枚/次,均为 2 次/d,两组均持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F-κB 的表 续用药8周。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综合疗效的
达水平均降低,推断出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总有效率(93.75% vs. 96.77%)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
[29]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率(90.63% vs. 87.10%)与对照组相当。李会敏等 将86
3.2 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 例 UC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UC 与肠道微生物群显现出 美沙拉嗪栓剂纳肛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
显著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 患者接受凝血酶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
[22]
的功能、肠道蠕动性等有关 。传统中药复方在恢复肠 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69.77%)。
道微生物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方面作用显著,如采用白头 4.2 灌肠剂的临床应用
[30]
翁汤保留灌肠干预UC大鼠,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大鼠 白明正 采用黄桂灌肠剂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
肠道微生物群中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均 治疗激素抵抗型 UC 患者,结果表明,其总有效率为
[23]
回调 ;溃结灌肠液Ⅱ对UC小鼠的干预作用显著,其可 97.78%、激素撤退率为 95.56%,均明显高于单用美沙拉
能是通过增加约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阿克曼氏菌 嗪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激素撤退率为82.22%)。
[31]
等益生菌的丰度,减少大肠杆菌、溃疡梭杆菌等致病菌 洪子夫等 将 40 例 U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4]
的丰度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作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用靶点较多,后续可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组学技术、菌 组基础上辅以连芍灌肠剂灌肠,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
群测序等新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 的临床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75.0%)。杨绍桦 [32]
3.3 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UC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紧密连接是相邻细胞膜共同构成的一个液体无法 53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1 g/次,4 次/d+
穿透的屏障,由紧密连接蛋白(主要包括 occludin、clau‐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保留灌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25]
din等)颗粒形成的分支状封闭索网络组成。刘峰 采用 基础上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两组保留灌肠均为
肠宁方灌肠干预 UC 大鼠,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15~30 min/次,2次/d,持续2周。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
技术检测大鼠结肠中occludin、ZO-1、claudin-2的基因表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66.04%。
达量。结果表明,经肠宁方灌肠干预后,UC大鼠结肠中 5 结语与展望
occludin及ZO-1的基因表达量均较未干预的UC大鼠显 近年来,直肠给药制剂在 UC 治疗中的独特优势逐
著升高,而 claudin-2 基因表达量较未干预的 UC 大鼠显 渐凸显。本研究发现,直肠给药制剂治疗 UC 的研究主
著降低,提示肠宁方灌肠治疗 UC 可能与降低结肠黏膜 要集中在中药复方灌肠剂和栓剂方面,其中中药联合传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肠黏膜 统 UC 治疗药物如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新剂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另 型如温敏凝胶、pH 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及肠溶胶囊的
有研究表明,芪附理中灌肠方可显著减轻 UC 大鼠肠黏 出现,克服了传统制剂在黏附性、滞留性及靶向性方面
膜的炎症,其通过调节 claudin-1、claudin-2、ZO-1 和 F- 的不足。临床治疗UC的直肠给药制剂主要包括氨基水
actin蛋白的表达来恢复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 杨酸类、皮质激素类、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26]
从而改善大鼠肠黏膜的炎症表现,促进疾病康复 。 等,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增
4 直肠给药制剂在UC中的临床应用 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等,以此发挥抗炎、调节肠道菌群、
直肠给药剂型的多样性为临床治疗UC提供了广泛 修复肠道黏膜等功效。此外,中药复方灌肠剂或栓剂的
选择,其中栓剂是直肠给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剂 多组分协同效应,为 UC 的多靶点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型,其次是灌肠剂。 未来,基于患者基因型、肠道微生物群特征或疾病分型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7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7 · 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