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药房》2024年19期
P. 117

升高,诱发炎症,损伤肠上皮及肠道屏障,最终加速CRC                         胺、次级胆汁酸以及短链脂肪酸等。这些肠道代谢产物
          的进程。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维持肠道菌                           会参与宿主的多个代谢途径,从而影响宿主的代谢状
          群稳态对于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态,进而影响CAC的进程。
          1.1 筛查高危人群                                             胆汁酸代谢与肠道菌群相关,二者相互影响。进入
              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是CRC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                        结肠的胆汁酸通过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经历复杂的
                                                                                                        [13]
          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环境因素在散发性CRC                          生物转化后成为与肿瘤进展相关的继发性胆汁酸 ,而
                               [8]
          中更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在 CRC 的发展过程中,炎                         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导胆汁酸代谢紊乱,从而促进 CAC
                                                                   [14]
          症、免疫调节、饮食成分的代谢和基因毒素的产生都和                           的发展 。
          肠道菌群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肠道中的优势菌群或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中膳食纤维发酵的主要产物,主
          生物标志物来筛查CRC高危人群。                                   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盐、乳酸盐等。短链脂肪酸可调
              有研究依据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CRC筛查模型,采                        节炎症反应、维持管腔酸碱度、抑制病原体生长、影响肠
          集了健康人群和CRC患者的肠道菌群,尝试通过筛查菌                          道蠕动、刺激正常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分化、
                                                                                                 [15]
                                                [9]
          群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定细菌来筛查 CRC 。结果发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有助于CRC的治疗 。
          现,当筛查结果的假阳性率设定在8%左右时,随着疾病                          1.4 提高化疗效果
          从Ⅰ期进展到Ⅱ期及以上,该模型所筛查出的真阳性率                               化疗作为CRC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术前的新
          显著提高,且在不同城市患者或结直肠不同部位收集到                           辅助化疗、术后的辅助化疗、晚期或转移期的辅助化疗
          的样本之间的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证明了基                           等。目前CRC的化疗药物以氟尿嘧啶类的氟尿嘧啶、卡
          于肠道菌群的 CRC 筛查模型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另一                         培他滨,铂类的奥沙利铂和喜树碱类的伊立替康3类药
          项通过招募 25 例 CRC 患者、33 例腺瘤性息肉患者和 22                  为主,虽然常规化疗仍然处于 CRC 治疗的一线地位,但
          例健康对照者并比较其肠道菌群情况的研究证实了免                            由此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及化疗耐药性等问题,而肠道菌
          疫力低下宿主中的机会性致病菌——红斑梭状芽孢杆                            群可通过改善上述问题来提高化疗效果。
          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ER)的水平较高,采        1.4.1 减轻不良反应
          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样本中的ER可预测CRC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毒性反应
         (特异性为 72.7%,敏感性为 64.7%),这提示 ER 可能是                 (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损害等)、血液系
          筛查CRC的潜在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但仍需更大的样                          统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等)、循环系统毒性反应(如心
                          [10]
          本量来验证其作用 。                                         肌功能损害等)、泌尿系统毒性反应(如肾损害等)、神经
          1.2 调控细胞凋亡                                         系统毒性反应(如肢端麻木、惊厥、癫痫等),其中胃肠道
              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使肠道菌                         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药会破坏肠道上
                                                                                                       [16]
          群正常化,改善胃肠屏障,减少肿瘤形成,抑制CRC细胞                         皮细胞,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 。相
          增殖、生长以及转移,减少炎症反应和 CRC 手术前后的                        比于单纯化疗的CRC患者,采用口服益生菌制剂与化疗
          细菌感染。                                              联合的方式,可有效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减少炎症和改善免                          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有助于CRC患者肠道菌群的恢
                                                                                  [17]
          疫稳态,抑制了1,2-二甲基肼二盐酸盐诱导的CRC的发                        复,减轻腹泻等不良反应 。
          展,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停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1.4.2 改善化疗耐药性
                                                      [11]
          格氏乳杆菌505和发酵乳中的三尖瓣叶提取物组成的合                              化疗耐药性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二者都
          生元,通过在10周的治疗期内上调促凋亡因子(p53、p21                      会使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疗效降低甚或无效,进而导致疾
          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并下调抗凋亡因子(B细                          病恶化。
          胞淋巴瘤 2 和 B 细胞淋巴瘤 xL),对氧化偶氮甲烷                           具核梭状芽孢杆菌通过刺激磷酸化 Unc-51 样自噬
         (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       激活激酶、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和自噬相关蛋白7在
          dium,DSS)诱 导 的 炎 性 相 关 CRC(colitis-associated      CRC 中的表达,增强了 CRC 细胞对 5-氟尿嘧啶和奥沙
                                                                         [18]
          CRC,CAC)小鼠模型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合生元组合                        利铂的敏感性 。肠道代谢产物尿石素A及其结构类似
          有效地降低了结肠肿瘤的发生率,减轻了结肠黏膜的                            物 UAS03 对本身对 5-氟尿嘧啶化疗不敏感的结肠癌细
                                                                                                    [19]
              [12]
          损伤 。                                               胞实现了增敏作用,有效改善了化疗的耐药性 。
          1.3 生成影响CRC进程的肠道代谢产物                               2 皂苷类化合物概述
              肠道中的代谢产物是由肠道内的宿食以及肠上皮                              皂苷分为甾族皂苷和三萜皂苷,主要分布在植物体
          细胞分泌的内源性黏液,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中,如人参、三七、桔梗、绞股蓝等,这些富含皂苷的中药
          许多对人体有害或有益的物质,如脂多糖、肽聚糖、三甲                          在延长 CRC 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治疗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9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9    · 2427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