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中国药房》2024年19期
P. 116
·综述·
皂苷类化合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结直肠癌的机制研究进展
Δ
1*
1 #
2
1
翟浩宇 ,陈 雪 ,杨冰炜 ,王成磊 ,李卫东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53;2.陕西中
1
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中图分类号 R285;R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19-2426-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19.18
摘 要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定的肠道菌群可用于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并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生成
肠道代谢产物及提高化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化疗耐药性)等方式延缓疾病的进展。以人参皂苷K为代表的皂苷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人参、三七等多种中药之中,经由肠道菌群转化后,通过调控慢性肠炎癌变、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生成肠道菌群代谢产
物并参与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
关键词 皂苷;肠道菌群;肠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机制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saponin compounds interven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1
1
1
1
ZHAI Haoyu ,CHEN Xue ,YANG Bingwei ,WANG Chenglei ,LI Weidong(1. Dep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2
Management,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2. School of Graduat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46, China)
ABSTRACT 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Specific gut microbiota can
identify high-risk popula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and may slow disease progression by regulating apoptosis, producing intestinal
metabolites, and enhancing chemotherapy efficacy (reducing side effects and improving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Saponins
represented by ginsenoside K are found widely in traditional medicines such as Panax ginseng and Panax notoginseng. After
metabolized by gut microbiota, they play a ro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chronic inflammation,
adjusting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generating microbial metabolites, and participating in immune regulation.
KEYWORDS saponin; gut microbiota; colorectal cancer;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mechanism
据 2020 年 全 球 癌 症 统 计 报 告 ,全 球 结 直 肠 癌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肠道黏膜屏障的
(colorectal cancer,CRC)总发病人数(193.2万)位列各癌 完整与否都在 CRC 的预防、发生发展、治疗等过程中扮
[5]
种第3位,总死亡人数(93.5万)位列第2位;我国CRC总 演着重要角色 。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炎症诱导、细胞
发病人数(55.5 万)位列第 2 位,总死亡人数(28.6 万)位 周期干扰、毒性代谢物产生、肠道屏障破坏、致癌微生物
[6]
[1]
列第5位 。我国近年CRC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增多等方面加速了CRC的恶化 。另有研究表明,皂苷
[2]
龄增加而日渐上升 ,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肠道菌群 类化合物临床用途广泛,发挥着抗炎、抗肿瘤等诸多药
[3]
失调、肠道慢性炎症、高脂肪饮食、高龄、饮酒等 ,这些 理作用,可通过多条途径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达到
[7]
因素与遗传因素引起的CRC不同,可以采取积极预防和 延缓肿瘤恶化进程、防治 CRC 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
[4]
治疗措施干预 。 将围绕含皂苷类化合物的中药、肠道菌群和CRC三者的
相关作用及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CRC的治疗提供
Δ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2174464);中国中
借鉴。
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No.CI2021A01806);中央高水
平 中 医 医 院 临 床 研 究 和 成 果 转 化 能 力 提 升 项 目(No. 1 肠道菌群对CRC的影响
HLCMHPP2023085)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受到多重因
*第一作者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
素的调控,尤其与人体自身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长期高
础研究。E-mail:zzzzhy726@163.com
脂饮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一旦肠道菌群失调,肠
# 通信作者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
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liweidongdoctor@hotmail.com 道代谢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会刺激细胞炎症因子水平
· 2426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9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