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中国药房》2024年17期
P. 83
1.5.3 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1、3、6、12 个月的有效率。根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月 生育次数 子宫内膜厚度/mm 血红蛋白/(g/L)
对照组 73 47.66±3.97 13.16±14.05 2.32±1.18 11.20±3.68 92.93±21.19
据文献[8]对围绝经期 AUB 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具体
联合组 73 47.54±4.06 13.22±12.95 2.28±1.14 11.13±3.71 92.70±20.84
标准为——显效:月经周期为 21~35 d,经期持续 3~7 t 0.181 0.027 0.208 0.114 0.066
d,月经量为 30~80 mL,经血颜色为暗红且无血块;有 P 0.857 0.979 0.835 0.909 0.947
效:月经周期逐渐规律,月经量较治疗前减少;无效:月
2.2 两组患者止血情况比较
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增多。按下式计算总有效率:总
联合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
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患者总例
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数×100%。同时,记录随访 12 个月内两组患者复发的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x±s,d)
例数,“复发”定义为停药后再度或者反复出现不规则阴
组别 n 出血控制时间 完全止血时间
道出血或经期延长、月经量等于或大于治疗前,复发
对照组 73 2.71±0.58 3.86±0.52
率=复发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联合组 73 2.24±0.51 2.79±0.46
1.5.4 中医证候评分 t 5.199 13.168
P <0.001 <0.001
依据文献[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 2 个治疗周期
结束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经血色淡或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块、小腹疼痛、面色萎黄、神疲气短,每项评为0~5分,评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同组
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
1.5.5 性激素和炎症因子 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分别于治疗前与2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抽取两组患者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x±s,mm)
的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5 min),提取上清,采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xi 800型全自动化学发 对照组 73 11.20±3.68 7.87±2.03 6.770 <0.001
联合组 73 11.13±3.71 3.15±1.12 17.593 <0.001
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t 0.114 17.394
hormone,FSH)、雌 二 醇(estradiol,E2)和 黄 体 生 成 素 P 0.909 <0.001
(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同法采集、分离两组患
2.4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
者血清,采用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的 MK3
治疗后1、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显
型酶标仪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
著高于对照组(P<0.05),12 个月内总体复发率显著低
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u‐
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4。
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1.5.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4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在随访 12 个月内记录两组患者乳房胀痛、恶心、头 组别 n 总有效率 复发率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晕、腹痛、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 73 48(65.75) 50(68.49) 54(73.97) 68(93.15) 8(10.96)
1.6 统计学分析 联合组 73 30(41.10) 36(49.32) 42(57.53) 47(64.38) 2(2.74)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 χ 2 8.919 5.546 4.438 8.910 3.865
P 0.003 0.019 0.036 0.003 0.049
料经Shapiro-Wilk检验确定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x±s和M(P25,P75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分别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和 Mann-Whitney U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经血色淡或有块、小腹疼痛、面
检 验 ,组 间 比 较 分 别 采 用 独 立 样 本 t 检 验 和 Mann- 色萎黄及神疲气短评分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组间比 且联合组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5。
较采用χ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6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性激素(FSH、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E2、LH)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本研究初步纳入患者189例,其中13例患者符合排 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除标准,16例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14例患者伴有 结果见表6。
其他基础疾病,最终纳入146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 2.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病程、生育次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22% vs. 6.85%)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果见表7。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7 · 2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