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中国药房》2024年17期
P. 79
[14]
表6 两组患者PFS和OS比较[M(P25,P75 ),月] 略在调节新生血管形态及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组别 n PFS OS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
对照组 40 6.30(5.80,6.80) 10.60(9.50,11.40) 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
观察组 40 9.30(6.90,9.70) 14.90(13.80,15.90)
χ 2 51.508 58.108 选择性结合VEGF并将其生物活性阻断,抑制其与受体
P <0.001 <0.001 结合,从而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
[15]
生长的作用。王君等 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单纯化疗
1.0
对照组
观察组 (PTX+DDP),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明显提高复发性
0.8
宫颈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71.05% vs. 89.47%)及生活质
累计PFS率 0.6 量,延长中位PFS(5.9个月 vs. 9.7个月)和OS(15.4个月
vs. 19.3个月),并且没有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令
0.4
人满意。
0.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62.50% vs.
0
3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PFS(9.30个月 vs. 6.30个
0 2 4 6 8 10 12
PFS/月 月)和中位 OS(14.90 个月 vs. 10.60 个月)均显著长于对
图1 两组患者PFS曲线比较
照组(P<0.05),治疗后的EORTC QLQ-C30评分亦显著
1.0 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检剔后 因:一方面,贝伐珠单抗与PTX+CBP化疗方案的联合应
0.8 观察组-检剔后
用,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作用于肿瘤,实现
累计OS率 0.4 了更为有效的抗肿瘤效果;另一方面,贝伐珠单抗的使
0.6
用增强了内皮细胞通透性,加速了药物对肿瘤的深层渗
0.2 透,从而增强了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而提高了整
体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的生理状态和临床
0
0 5 10 15 20 症状有了显著改善,提高了对联合治疗的耐受性,也减
OS/月 [16]
图2 两组患者OS曲线比较 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王利君等 的研究证实,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能够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
3 讨论 作用,减少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加耐受性。这也可
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手术或放射治疗,预 能是联合治疗方案改善病情、不增加毒副反应的原因之
后均良好;而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仍有较 一。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目前癌症诊断、评估的重要指
高的复发率,亦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持续存在。美 标,其中 CEA、CA125 和 SCCA 对宫颈癌的诊断有较大
[17]
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指南对持续性或复发性宫 意义 。根据本研究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
颈癌患者,推荐全身综合治疗或参加临床试验,尚无标 疗后的血清CEA、CA125和SCCA水平均显著降低(P<
[11]
准的治疗方案推荐 。目前,PTX+CBP为宫颈癌患者的 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
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其中,PTX 是一种抗微管药物,可 0.05),推测这可能与联合治疗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通过破坏微管蛋白平衡,促进其聚合和微管的形成,从 用较强有关。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
而稳定微管结构,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发挥抗肿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停药后2个月内
[12]
瘤作用 。CBP作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通过与DNA形 消失。目前认为贝伐珠单抗引起的毒副反应均与其抗
成复合物,干扰DNA的正常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 血管生成作用相关,如高血压、蛋白尿等,但其相关不良
[13]
增殖,产生抗癌效果 。CBP 与 PTX 联合使用,可通过 反应症状通常较轻,患者耐受较好,通常无须停药。
不同作用机制起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然而,持续性或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联合 PTX+CBP 化疗方案可
复发性宫颈癌的病情复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往往较 有效提高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降
差,且可能出现继发性基因突变而产生耐药性;同时,多 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
数患者在初治时已接受过化疗,再次化疗的效果可能不 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
尽如人意,因此采用联合方案增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纳入病例数较少、为单中心研究等。因此,确切结论仍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上 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认。
市和应用,为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带来了一定的 参考文献
生存获益。研究发现,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宫颈癌发生、 [ 1 ] 李道娟,师金,靳晶,等.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J]. 中华
发展、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抗血管生成治疗策 肿瘤杂志,2021,43(9):912-916.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7 · 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