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中国药房》2024年14期
P. 12
条过滤掉 [22―23] 。 5.6 交叉污染判定
5.3 数据统计 标签合成错误、样本间标签污染、实验过程中需要
可使用 NanoStats 软件进行测序数据量的统计,包 开盖而产生气溶胶污染等,均可造成同批次样本间的交
[29]
括测序序列数(reads)、碱基数(bases)、序列长度分布、平 叉污染;一些强阳性样本也容易污染其他样本 。可通
均测序质量值等 。不同样本类型、不同应用方向的检 过设计相关测试实验或加入内参序列等方式估算样本
[21]
测性能特点对数据量等统计指标有不同的要求,需进行 交叉污染的比例,从而为后续结果解读提供参考。
相关的测试实验以获得统计指标要求。 5.7 物种注释
测序数据量指标的确定,一般与应用方向、产品检 实验室需建立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注释数据库,包括
测限及样本类型等几个因素有关。(1)应用方向:相较于 每种微生物的相关信息:比如物种分类(细菌、真菌、病
tNGS,mNGS 检测的微生物靶标更多,且受人源宿主核 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致病
酸的影响更大,因此 mNGS 一般比 tNGS 需要的数据量 性(致病、条件致病)、定植信息、临床意义等,以据此进
更大。(2)产品检测限:检测限越低,需要的数据量越高。 行后续的报告解读。
(3)样本类型:一般情况下,肺泡灌洗液样本的病原微生 6 报告解读
物含量、丰度均较高,可能在数据量较低的情况下就能 报告解读是一个排除干扰并确定感染病原微生物
检出;而对于血液样本,病原微生物的丰度相对较低,且 的过程,临床送检的样本多种多样,其定植菌、微生物比
人源细胞含量较高,往往需要更高的数据量才能检出。 例、空间异质性等的差异,会给临床解读报告造成困惑。
对于序列读长分布,mNGS的序列片段是由微生物 临床医师需密切结合患者的病史、感染指标、影像学、临
基因组随机断裂而来,长度分布一般较随机,而tNGS的 床表现、并发症、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等情况,同时结合
片段长度取决于待测微生物引物设计时的引物扩增子 检测数据的质控要求,判断检出的病原微生物是否符合
[19]
长度。例如,病毒等基因组较小的微生物,在测序过程 临床诊断 ,如条件允许可进一步通过其他技术进行交
[24]
中更容易碎裂成短的片段(100 bp 左右) ,所以引物扩 叉验证。
[30]
增子需要设计得更短一些,进而导致测序片段也较短。 病原微生物的确认须遵循 Koch 法则 :(1)该微生
因此,扩增子长度会直接影响序列长度,通常序列长度 物存在于同类疾病患者中,健康个体无此微生物;(2)该
要求不小于最短扩增子长度。 微生物必须能够被分离、培养、纯化;(3)该微生物接种
5.4 参考数据库比对及物种鉴定 于易感动物可引起相同疾病,并可从被接种的动物体内
纳米孔测序因其较长的测序读长及直接测序的优 分离得到该微生物;(4)该微生物可引起每一个个体发
势,对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可不进行组装拼接而直接进行 病。但是,作为一种临床检验方法,利用纳米孔测序检
比对分析,且序列比对特异性更高,分析流程更为简单。 测到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传统Koch法
[25]
可使用Minimap2 等软件将纳米孔测序的reads跟参考 则,作为该法则的补充,纳米孔测序的检测结果解读应
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物种鉴定分类信息。参考数 满足如下要求:
据库应选择质量较高的数据库,如美国 FDA 的 FDA- 6.1 数据质控要求
[26]
ARGOS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不同应用方向的检测范围有较大差异。由于检测
[27]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RefSeq 等。另 目标中可能包含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耐药基因、毒
外,病原微生物的样本可能会带有宿主序列,因此,比对 力基因,因此不同的测序方向对于评估测序质量的要求
序列数据库也应包含人源参考基因组数据库,如Human 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mNGS由于检测的病原微生
GRCh37/hg19 和 Human GRCh38/hg38 基 因 组 数 据 库 物数量多且易受宿主核酸的影响,往往要求更大的数据
(http://genome.ucsc.edu/)。比对序列数据库应定期更 量;而tNGS检测的目标限定在少量特定病原微生物上,
新,过滤删除冗余、不正确或组装质量较差的参考序列, 少量数据即可满足检测要求。解读时应先根据不同产
吸纳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基因组信息充实数据库。各 品的技术要求确定是否满足样本质控要求,比如数据
实验室应按照样本类型构建病原谱,每一微生物应含有 量、片段长度、测序质量、内参含量等;若有样本不满足
足够代表种及属水平的序列特征。 质控条件,应尽快对检测步骤和样本状态进行溯源排
5.5 背景微生物过滤 查,确定原因,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病原检测流程中存在试剂工程菌、环境微生物及实 6.2 阳性阈值及判读标准
验室残留微生物,可造成测序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理论上,凡存在于样本中的微生物均可检出,但因
因此,各实验室需要构建背景数据库用于过滤污染序 微生物基因组长度和样本类型等的差异,无法针对所有
列。另外,对实验样本应设置无模板对照(no template 微生物建立统一的阴性、阳性判读标准。各实验室应根
[28]
control,NTC)样本,以监控背景微生物,并进行过滤 。 据预期用途、样本类型、检测目标和技术特点,建立并验
· 1678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4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