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中国药房》2024年6期
P. 79
2.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
验数据用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若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 LSD-t 检验;若方差不齐,组
A.正常组 B.模型组 C.三味甘露低剂量组
间比较则采用Dunnett T3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大鼠日常情况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正常组大鼠日常状态良好,体重增长稳定,毛发光
D.三味甘露中剂量组 E.三味甘露高剂量组 F.水飞蓟宾组
洁;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食欲下降,粪便稀溏且毛 黑色箭头:炎症细胞浸润;蓝色箭头:纤维桥接;黄色箭头:脂肪变
发粗糙无光泽;与模型组相比,三味甘露各剂量组和水 性;红色箭头:肝细胞坏死,胞核碎裂。
飞蓟宾组大鼠体重增长略快,毛发光泽有所改善。 图1 各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显微镜图
3.2 三味甘露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肝、脾脏指数均显著
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味甘露各剂量组和水
飞蓟宾组大鼠的肝、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 或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A.正常组 B.模型组 C.三味甘露低剂量组
P<0.01)。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脏器指数比较(x±s,n=6)
组别 肝脏指数 脾脏指数
正常组 3.13±0.15 0.16±0.02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模型组 4.25±0.23 a 0.29±0.08 a D.三味甘露中剂量组 E.三味甘露高剂量组 F.水飞蓟宾组
三味甘露低剂量组 3.74±0.41 b 0.23±0.04 b 箭头:胶原纤维沉积部位。
三味甘露中剂量组 3.70±0.05 b 0.22±0.03 c 图2 各组大鼠肝组织Masson染色显微镜图
三味甘露高剂量组 3.50±0.17 c 0.24±0.04 b
水飞蓟宾组 3.36±0.39 b 0.20±0.03 c 3.3.3 Sirus Red染色结果
a:与正常组相比,P<0.01;b:与模型组相比,P<0.05;c:与模型组
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仅有少许散在的纤维。模型组
相比,P<0.01。
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面积红色胶原纤维沉积,纵横交错。
3.3 三味甘露对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3.3.1 HE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三味甘露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可见红色
正常组大鼠具有结构完整的肝小叶,肝细胞分布整 胶原纤维沉积有所减少;三味甘露中、高剂量组和水飞
齐有序,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散开呈放射状,未见 蓟宾组大鼠肝组织红色胶原纤维沉积均明显减少,且三
有关坏死或炎症浸润,无纤维化表现。模型组大鼠肝细 味甘露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与水飞蓟宾组相近。结果
胞坏死,表现为大面积的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及静脉 见图3。
周围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纤维桥接。与模型
组相比,三味甘露各剂量组大鼠中央静脉区附近炎症细
胞均不同程度减少,肝索排列较为整齐、清晰,纤维组织
增生也不同程度减轻;水飞蓟宾组大鼠炎症细胞浸润现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A.正常组 B.模型组 C.三味甘露低剂量组
象减轻,肝细胞排列有序,未见脂肪空泡,静脉周围及静
脉间有少量纤维增生,纤维化缓解。结果见图1。
3.3.2 Masson染色结果
正常组大鼠肝脏未见纤维结缔增生,仅有少许蓝色 200 μm 200 μm 200 μm
D.三味甘露中剂量组 E.三味甘露高剂量组 F.水飞蓟宾组
胶原纤维。模型组大鼠肝脏汇管区有大量胶原纤维沉
箭头:胶原沉积部位。
积,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且增粗,形成明显纤维化间隔,大 图3 各组大鼠肝组织Sirus Red染色显微镜图
鼠肝组织纤维化严重。与模型组相比,三味甘露低剂量
3.4 三味甘露对大鼠血清中AST和ALT含量的影响
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脂肪空洞,胶原纤维表达量有所
减少;三味甘露中、高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大鼠肝组织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含量
中偶见脂肪空泡,胶原纤维表达量均明显减少,肝纤维 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味甘露各剂量
化程度均减轻,且以三味甘露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 组和水飞蓟宾组大鼠血清中 AST 和 ALT 含量均显著降
结果见图2。 低(P<0.01)。结果见表2。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6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6 · 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