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中国药房》2024年6期
P. 22

3 结果
          3.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结果
              经对比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组织的测
          序结果发现,GSNOR 编码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图
          1A);PCA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样本的
          离散程度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图 1B);进一步的
          ELISA 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GSNOR
          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GSNO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01,图1C)。
                  下调       无明显变化        上调                        A.去甲丹参酮与GSNOR           B.鼠尾草酚酮与GSNOR
                                                    假手术组
                                                    模型组       图2 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与GSNOR的分子对接图
             30
                                     25
                          GSNOR
                                                              评分均为 0 分;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 mNSS 评分均显
             20                       0
             -lgP                  PC2                        著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且有随时间延长而逐
             10
                                    -25                       渐降低的趋势;血必净组、抑制剂组、血必净+抑制剂组
              0                                               大鼠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且
               -6      -3            0           3           6  -50                   0                 50  血必净组显著低于同期抑制剂组,血必净+抑制剂组显著
                     log 2  FC              PC1
                    A.火山图                 B. PCA图             低于同期血必净组及抑制剂组(P<0.05)。结果见表2。
                                  a     GSNO                  表2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 mNSS 评分比较(x±s,n=
                         ( pg/mg )  2.0  a  GSNOR             组别   10,分)  给药后3 h       给药后24 h       给药后3 d
                         2.5
                         GSNO或GSNOR含量/  1.5                   假手术组        7.05±0.80 a b  4.46±0.30 a b  3.84±0.75 a b
                                                                                                      0
                                                                                         0
                                                                            0
                         1.0
                                                              模型组
                         0.5
                                                                          5.90±0.45
                                                                                                    2.98±0.58
                                                                                       4.31±0.24
                                                              抑制剂组
                          0
                                                                                                    1.17±0.16
                                                                          4.29±0.82
                                                                                       1.88±0.47
                                                              血必净+抑制剂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血必净组        5.21±0.36 bc bcd  2.86±0.41 bc bcd  2.12±0.62 bc bcd
                         C. ELISA检测结果(x±s,n=5)
                                                                 a: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5;c:与抑制
             a:组间比较,P<0.01。
                                                              剂组比较,P<0.05;d:与血必净组比较,P<0.05。
                  图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结果
                                                                  假手术组没有大鼠死亡,模型组在给药后3 h、24 h、
          3.2 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3 d时分别有1、3、7只大鼠死亡,共死亡11只;血必净组
              根据“2.3”项下标准,本研究最终筛选出degree排前                    在上述时间点分别有1、1、2只大鼠死亡,共死亡4只;抑
          10 位的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异欧前胡素等,具体                          制剂组在上述时间点分别有1、2、3只大鼠死亡,共死亡
          见表1。                                                6只;血必净+抑制剂组仅在首次给药后24 h时有1只大
            表1 血必净注射液中degree排前10位的活性成分                        鼠死亡。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曲线见图3。
           序号   TCMSP编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degree  来源药材
                                                                       1.0
           1    MOL000006  木犀草素  luteolin       9    丹参
           2    MOL001942  异欧前胡素  isoimperatorin  8  丹参                0.8
           3    MOL007049  去甲丹参酮  4-methylenemiltirone  7  丹参
           4    MOL007145  鼠尾草酚酮  salviolone    6    丹参                0.6
           5    MOL000449  豆甾醇   stigmasterol   6   当归、红花              生存率
           6    MOL007122  丹参新酮  miltirone      6    丹参                0.4
           7    MOL001601  四氢丹参酮  1,2,5,6-tetrahydrotanshinone  6  丹参         假手术组
                                                                       0.2    模型组
           8    MOL000422  山柰酚   kaempferol     5    赤芍                       抑制剂组
                                                                              血必净组
           9    MOL002135  杨梅酮   myricanone     4    川芎                 0     血必净+抑制剂组
           10   MOL007088  隐丹参酮  cryptotanshinone  4  丹参                   0                                20                   40                   60
                                                                                    时间/h
          3.3 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图3 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曲线
              异欧前胡素、去甲丹参酮、鼠尾草酚酮、豆甾醇与
          GSNOR 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合能分别为-8.0、                         3.4.2 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
          -9.2、-8.5、-8.1 kcal/mol,以氢键连接为主。结果见                     给药后 3 h、24 h、3 d 时,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图2(以去甲丹参酮、鼠尾草酚酮为例)。                                 GSNOR 含量均较同期假手术组显著升高,GSNO 含量
          3.4 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均较同期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血必净组、抑制
          3.4.1 大鼠神经功能和生存情况                                   剂组、血必净+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均
              首次给药后3 h、24 h、3 d时,假手术组大鼠的mNSS                  较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GSNO含量均较同期模型组显


          · 656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6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6期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