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中国药房》2024年6期
P. 10
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的平均值为-6.4万DDDs,而有完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全可替代药品的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的平均值为 18.5 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万DDDs
万 DDDs;扩围期无完全可替代药品的集采品种比有完 因变量 试点期 续约期 扩围期
β P β P β P
全可替代药品的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的平均值更高。
药品DDDc降幅 87.440 0.004 23.935 <0.001 479.222 <0.001
(2)具有不同基本可替代药品品种数的集采品种,在续 药品ATC分类(以L抗肿瘤及免疫用药为参照组)
约和扩围期,随着基本可替代药品品种数的增多,其采 A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用药 41.432 0.492 -17.813 0.524 -39.564 0.750
购量增量的平均值均逐渐升高;而在试点期,随着基本 B血液及造血器官用药 210.448 <0.001 -41.290 0.142 3.325 0.979
C心血管系统用药 90.208 0.113 27.565 0.297 265.016 0.025
可替代药品品种数的增多,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的平均
J抗感染药 100.624 0.028 -23.561 0.271 10.507 0.911
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3)具有不同一定程度 M肌骨骼系统用药 -54.240 0.466 13.787 0.687 32.510 0.831
可替代药品品种数的集采品种,在试点、续约和扩围期 N神经系统用药 78.806 0.103 -13.090 0.562 151.890 0.122
都表现出随着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增多,其采购 R呼吸系统用药 59.060 0.347 -15.701 0.598 17.892 0.892
完全可替代药品品种数 35.796 0.051 22.446 0.007 -33.390 0.389
量增量的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少(表2)。
基本可替代药品品种数 8.849 0.407 -5.556 0.259 -20.098 0.372
从医疗机构等级来看,在试点期,基层医疗机构集 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 -9.638 0.003 -1.039 0.502 -17.608 0.013
采品种采购量增量低于三级医院;而到了续约期,在三 医疗机构等级(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参照组)
级医院集采品种采购量下降的情况下(增量为-14.5万 三级医院 23.840 0.334 -27.331 0.019 64.122 0.222
二级医院 -3.504 0.888 -10.082 0.388 142.765 0.007
DDDs),基层医疗机构集采品种的采购量继续增加(增
地区人均GDP 19.900 0.018 1.616 0.571 44.339 <0.001
量为 11.8 万 DDDs),可见,基层医疗机构集采品种使用 常住人口 0.165 <0.001 0.022 0.131 0.062 <0.001
的持续“放量”更加明显。 诊疗人次 -1.853 <0.001 -0.238 0.176 -0.937 <0.001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常数项 -287.352 0.004 0.049 0.999 -506.590 <0.001
样本量 493. 492. 1 508.
本研究以“4+7”试点、续约、扩围政策干预期相较于
R 2 0.141 0.110 0.073
基期的采购量增量(单位:万DDDs)为因变量,以DDDc
降幅、药品ATC分类、不同属性可替代药品品种数、医疗 显著正相关(试点期:β=35.796,P<0.1;续约期:β=
机构等级为自变量,以地区基期人均 GDP、常住人口数 22.446,P<0.01)。基本可替代药品品种数在 3 个政策
及诊疗人次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对于药 干预期都对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的影响不显著。在试
品 ATC 分类和医疗机构等级这 2 个分类变量引入哑变 点和扩围期,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与集采品种的
量,根据描述性分析结果,在 ATC 分类中将最稳定的抗 采购量增量呈显著负相关(试点期:β=-9.638,P<
肿瘤药及免疫用药设置为参照组,在医疗机构等级中选 0.01;扩围期:β=-17.608,P<0.05),也就是随着一定
取 基 层 医 疗 机 构 作 为 参 照 组 进 行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增多,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越
见表3。 小。这提示在集采政策实施后,可能存在集采品种替代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试点、续约及扩围政策执行 了其完全可替代药品;而由于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之间
前后,药品DDDc降幅都将显著影响集采品种采购量增 的可替代性较弱,随着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的增
量(试点期:β=87.440,P<0.01;续约期:β=23.935,P< 多,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减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替
0.001;扩围期:β=479.222,P<0.01),且 DDDc 降幅与 代药品挤占了部分集采品种的采购量。
DDDs增量呈显著正相关,即DDDc降幅越大,集采品种 在试点期,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集采品种采购量增
的DDDs增量就越大。虽然续约期纳入的数据仅为半年 量没有显著差异;在续约期,三级医院集采品种的采购
数据,但续约期系数远小于试点期,提示相较于试点期, 量增量显著小于基层医疗机构(β=-27.331,P<0.05),
续约期集采品种价格进一步下降带来的采购量增量 提示政策执行时间越长,基层医疗机构“放量”越明显。
变小。 从地区人均GDP、常住人口及诊疗人次这几个指标
从药品 ATC 分类来看,在试点期,血液及造血器官 来看,试点和扩围期的结果是一致的。地区人均 GDP
用药(β=210.448,P<0.001)和抗感染药(β=100.624, (试点期:β=19.900,P<0.05;扩围期:β=44.339,P<
P<0.05)的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几类 0.001)、常住人口数(试点期:β=0.165,P<0.001;扩围
药物。在续约期,不同ATC分类品种之间的集采品种采 期:β=0.062,P<0.001)与集采品种采购量增量呈显著
购量增量没有显著的差异,结合描述性分析结果可以发 正相关。这提示随着地区经济和人口数量的提升,集采
现,随着政策实施的时间延长,不同 ATC 分类品种之间 政策实施后集采品种采购量的增量更大。人口数量更
采购量增量的差异将进一步缩小。 多的地方,集采品种采购量的增量更大,这是因为人口
从不同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来看,在试点和续约 数量更多可能会有更大的潜在需求,更多的患者受益于
期,完全可替代药品品种数与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呈 集采政策,从而导致采购量增量更大。诊疗人次与集采
· 644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6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