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中国药房》2024年4期
P. 87
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分析 数和Shannon指数表征丰度和多样性。X射线照射后第
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物种。 7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
2.4 统计学方法 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图 2B、C)。β 多样性能反映不同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外周血 组间的菌群多样性,主要用于比较样本的组间差异。
象检测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存在组间 PCo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离良好,PCoA1
差异的时间点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 轴解释度为 22.4%,PCoA2 轴解释度为 17.0%(图 2D)。
α=0.05。采用R语言绘制小鼠肠道菌群在门、属分类水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了
平的群落结构热图。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明显变化,说明辐射显著改变了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结
3 结果 构。氨磷汀组也与模型组产生分离,说明氨磷汀能改变
3.1 氨磷汀对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辐射引起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变。
各组小鼠经 4 Gy X 射线全身照射后,14 d 内无死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600
亡。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外
320 100 283 500
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在X射线照射后第1天急剧下降至最
283 Chao1
低,第 4 天时逐渐恢复;氨磷汀组在照射后第 1、4、7、10 99 178 400
天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或 P<0.01,图 1A)。模 366 300
正常对 模型组 氨磷
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照射后血小板计数均先下降,并于 氨磷汀组 照组 汀组
第 10 天降至最低,但氨磷汀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 A. OTUs分布韦恩图 B. Chao1指数
0.05);随后两组小鼠血小板数逐渐升高(图 1B)。模型 0.2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5.0 氨磷汀组
组小鼠红细胞计数从照射后第1天开始逐步下降,而氨 4.5 0.1
磷汀组则在照射后第1天轻微升高,且显著高于模型组 Shannon PCoA2[17.0%] -0.1 0
(P<0.05),随后逐渐降低;模型组和氨磷汀组小鼠红细 4.0 -0.2
胞计数在14 d观察期内未见恢复(图1C)。
正常对 模型组 氨磷 -0.2 -0.1 0 0.1 0.2
照组 汀组 PCoA1[22.4%]
10 1 600
b 1 400 正常对照组 C. Shannon指数 D. PCoA
模型组
( ×10 9 L -1 ) 6 b ( ×10 9 L -1 ) 1 200 图2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 OTUs 数量及 α/β 多样性分析
氨磷汀组
8
1 000
结果(n=3)
800
白细胞/ 4 2 a b 正常对照组 血小板/ 600 a 3.2.2 不同水平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分析
400
模型组
氨磷汀组 200
0 0 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 Fir‐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2 4 6 8 10 12 14 16
照射后时间/d 照射后时间/d micutes、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和变形菌门 Proteobac‐
A.白细胞计数 B.血小板计数
teria是优势菌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
12 a
( ×10 12 L -1 ) 8 6 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
10
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
红细胞/ 4 2 正常对照组 对丰度(B/F)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氨磷汀组拟杆
模型组
氨磷汀组 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对丰度降低,B/F比值增加,且二者相对丰度与正常对照
照射后时间/d
C.红细胞计数 组相对丰度接近(图3A)。
a:与模型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1。 在属水平上,正常对照组占比最高的 5 种菌属分别
图1 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n=10) 为巴恩斯氏菌属Barnesiella(27.74%)、链球菌属Strepto‐
3.2 氨磷汀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coccus(12.61%)、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5.42%)、韦荣氏
3.2.1 各组小鼠高通量测序数据统计及α/β多样性分析 球 菌 属 Veillonella(4.97%)和 乳 杆 菌 属 Lactobacillus
经高通量测序分析,3组样本共获得有效序列25 764~ (2.52%);模 型 组 分 别 为 巴 恩 斯 氏 菌 属 Barnesiella
379 035 条,采用稀疏方法对每组样本测序数据量进行 (30.41%)、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11.86%)、异芽孢杆
抽平,抽平后数据量为25 735条序列。对所有抽平后数 菌 属 Allobaculum(8.14%)、韦 荣 氏 球 菌 属 Veillonella
据进行 OTUs 聚类,共获得 15 个门、24 个纲、42 个目、97 (3.99%)和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1.77%);氨磷汀组分
个科、209 个属、386 个种的菌群信息。3 组共有 OTUs 别为巴恩斯氏菌属 Barnesiella(40.49%)、乳杆菌属 Lac‐
1 629 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磷汀组独有的 OTUs tobacillus(7.25%)、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4.57%)、异芽
分别为 320、283、366 个(图 2A)。α 多样性可反映样品 孢杆菌属 Allobaculum(3.46%)和韦荣氏球菌属 Veillo-
内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本研究分别用Chao1指 nella(1.83%)(图3B)。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4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4 · 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