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中国药房》2024年1期
P. 132

[11]
          制、切制及炒制为主 。历版《中国药典》中沿用的陈皮                           妇科赤带白带不时;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
          炮制方法均为净制、切制,操作较为统一。笔者对甘草                           (1773年)则认为其可治久病百脉空虚、虚火炎亢。后世
          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后发现,随着中医诊疗技术的                            对异功散的主治进行了扩大应用,但其主治病证仍为呕
          发展,其炮制体系逐渐丰富,出现了多种不同炮制技术,                           吐泄泻、脾胃虚冷、胸脘痞闷、不思饮食。

          但以蜜炙法为代表的炮制方法成功传承且广泛应用,成                            5.2 现代记载
                              [12]
          为甘草炮制方法的主流 。甘草炙后药性发生改变,导                                根据现代文献检索结果,与异功散主治疾病相关的
          致其生品和炙品药效不同。《小儿药证直诀》载之曰“药                           主题词有“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慢性萎缩性胃炎”
          性虽冷,炒焦用之,乃温也”。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                       “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异功
          了生甘草和炙甘草两种规格,炙甘草操作方法为“照蜜                            散在现代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血
          炙法(通则 0213)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                        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生殖系
          凉”。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异功散中白术采用土炒法,甘                           统疾病,涉及小儿厌食症、哮喘、泄泻、胃炎、呕吐、贫血
          草采用蜜炙法,陈皮净制即可,可按照《中国药典》中记                           等多种疾病,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具体见表 2。其中,消
          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操作。
                                                              化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占比最大,均涉及8个病种,
          4 煎服法
                                                              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分别涉及4个和2个病种。
             《小儿药证直诀》记载的异功散煎服法为“右为细
                                                              由此可见,异功散在现代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
          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两个,同煎至七分,
                                                              病,如小儿厌食症、泄泻、呕吐等。
          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释义为将上述5味药材研为细
                                                                           表2 异功散的现代应用
          末,每次服用总药量为二钱,加水一盏、生姜 5 片、枣 2                        系统名称       病种总计            具体病种及文献数量
          个,共同煎煮至七分,饭前温服。宋元时期关于异功散                            消化系统疾病      8种  小儿厌食症(6篇)、泄泻(2篇)、慢性萎缩性胃炎(1篇)、非酒精性脂肪肝
                                                                              (1篇)、小儿流涎(1篇)、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1篇)、胃脘痛(1篇)、妊
          的煎服法基本沿用了《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法;自明代
                                                                              娠呕吐(1篇)
          开始,后世医家对异功散的煎服法或作简要处理,如“上                           免疫系统疾病      8种  皮肤病(1篇)、炎症(1篇)、慢性荨麻疹(1篇)、慢性肾小球肾炎(1篇)、过
                                                                              敏性疾病(1篇)、异位性皮炎(1篇)、肠结核(1篇)、斑秃(1篇)
          药加姜枣,水煎服”“姜枣煎”“姜、枣为引,食前服”,未提
                                                              呼吸系统疾病      4种  哮喘(4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篇)、肺炎(1篇)、呼吸道感染(1篇)
          及水量,但均采用姜、枣共煎。关于煎煮的水量,异功散                           肿瘤          2种  恶性肿瘤(2篇)、胃癌(2篇)
          的用水量多为一盏。北宋时期的“中盏”相当于现代                             血液系统疾病      1种  慢性病贫血(6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1种  2型糖尿病(1篇)
                     [13]
          300 mL 左右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 首方                       神经系统疾病      1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1篇)
          剂)》也认为宋金时期的一盏可换算为现代剂量300 mL。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1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篇)
                                                              生殖系统疾病      1种  妇科炎症(1篇)
          因此,异功散的煎服用水量可转化为加水 300 mL,煎煮
                                                              6 结语
          至 210 mL。对于服用方法,历代相对统一,多为食前温
          服。因此,异功散的煎服法建议为:将药材研为细末,各                               异功散为经典儿科名方,首载于北宋时期钱乙编著
                                                             《小儿药证直诀》,可温中补气,用于治疗吐泻、脾胃虚
          称取 1.6 g,加水 300 mL、生姜 5 片、枣 2 个,共同煎煮至
          210 mL,饭前温服。                                        冷、肠鸣腹痛、不思饮食等证。异功散广泛流传,被历代
          5 主治病证                                              医家沿用至今,除主治小儿厌食症、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5.1 古籍记载                                            外,对哮喘、贫血、肿瘤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本文
              异功散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的功效主治为“温                         通过梳理异功散相关的古籍文献,对其方剂源流、药材
          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                           组成与剂量、炮制法、煎服法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本草考

          以助其气”。其后,历代医家扩大了异功散的主治范围,                           证及分析总结。经考证,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 陈
          由儿科逐渐扩大至内、外、儿、妇等诸多领域。元代《岭                           皮、甘草5味药材组成,其中茯苓去皮蒸制,白术土炒,甘
          南卫生方》和明代郑全望的《瘴疟指南》(1368年)记载异                        草蜜炙,人参和陈皮用生品;煎服时,5味药材各使用1.6
          功散用于瘴疟后调胃进食、顺气化痰;明代《保婴撮要》                           g,经炮制处理后加生姜 5 片、枣 2 个,加水 300 mL 煎煮
          认为异功散可调补元气,治疗元气虚弱、肌肉消薄,或治                           至 210 mL,饭前温服。本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疗脾肺气虚等;明代《济世全书》《明医杂著》《内科摘要》                         如数据获取来源渠道不够丰富,部分古籍文献属于《小
         《女科撮要》《薛氏医案》均记载了异功散用于治疗久患                            儿药证直诀》的原文转引而未纳入研究范围,以及药材
          咳嗽、面浮气逆等证;清代《济生集》指出其可用于治疗                           道地性未考证等,有待进一步考证分析。


          · 122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期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