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中国药房》2023年13期
P. 18

[1]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具体要求”。2021年7月,国                          分将优先展示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和结果(共
          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                            识部分),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共识制定的过程。本共识
          南(2021年版试行)》,进一步明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                        以国内已上市的原研抗抑郁药为研究和评价对象,力求
          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的重要技术工具;要坚持以人民健康                            为各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保障、用
          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引导和推动相关主体                            药目录遴选和上下级用药目录衔接、控制不合理用药、
          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持续推动药品临床综合评                            提高药学服务和安全合理用药水平、优化药品使用结构
          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助力提高药事                           以及完善国家药物政策、提升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效率等
          服务质量,保障临床基本用药的供应与合理使用,更好                            提供依据,为后续开展其他抗抑郁药乃至其他精神科药
                                      [2]
          地服务国家药物政策决策需求”。2021 年 12 月,国家                       物的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卫生健康委药政工作总结及 2022 年工作展望明确提出                         1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
          要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和评价工作,                            1.1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多维度评价遴选,促进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结构,做                                结合抗抑郁药品治疗的特点,经临床与药学专家组
                                                 [3]
          好上下级目录衔接,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药 。                             多次讨论,本共识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
                                                                        [2]
                                                              年版试行)》 、2020年发布的《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
                                                              遴选快速指南》 、《心血管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
                                                                           [8]
          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复发风
                                                                                                  [9]
                                                                 [3]
                                                              南》 以及 2018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的基础上对
          险 [4―5] 。据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抑郁症已成为导致
                                                              抗抑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可及性
                                      [6]
          我国健康寿命损失的第二大原因 。我国成人抑郁障碍
                                                              和创新性的评分细则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与修订,使评分
          终生患病率为6.8%,12个月内患病率为3.6%,女性患病
                                                              内容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本专家共识评价体系
                                            [7]
          率高于男性,患者多伴有社会功能障碍 。治疗抑郁症
                                                              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估,围绕抗抑郁药品的有效性(满分
          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降低病残率及自杀率、消除临床
                                                              28分)、安全性(满分26分)、经济性(满分15分)、适宜性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治疗
                                                             (满分15分)、可及性(满分11分)和创新性(满分5分)共
          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临
                                                              6 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一级维度基础上,进一步形
                                                        [5]
          床对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 。
                                                              成二级评价指标,其中有效性维度(28分)下设指南推荐
          抗抑郁药根据作用机制或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
                                                              级别(10分)、循证医学证据情况(5分)、说明书适应证(5
          类: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分)、跨人群有效性(8 分)共 4 个二级评价指标;安全性
          reuptake inhibitor,SS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
                                                              维度(26分)下设一般不良反应(5分)、严重不良反应(5
          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分)、循证医学证据情况(5分)、特殊人群(8分)、药物相
          reuptake inhibitor,SNRI)、去甲肾上腺素能和 5-羟色胺             互作用(3 分)共 5 个二级评价指标;经济性维度(15 分)
          能抗抑郁剂(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ergic anti‐  下设药品日均治疗费用(8 分)、服药间接治疗费用(2
          depressant,NaSSA)、褪黑素受体激动剂(melatonin re‐            分)、国家医保支付情况(5 分)共 3 个二级评价指标;适
          ceptor agonist)、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d tetra‐     宜性维度(15分)下设药品技术特点适宜性[药品有效期
          cyclic antidepressant,TCA/Tetra TCA)以及多模式抗抑        (3分)、贮藏条件(4分)、药品标注标签(2分)]和药品使
          郁药(multimodal antidepressants)等 [4―7] 。             用适宜性[用药依从性(6分)]共4个二级评价指标;可及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抗抑郁药品品类众多,作用机制                          性维度(11分)下设可获得性[基本药物目录纳入情况(3
          有较大差异,即便是同类药品,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其有                           分)、带量采购情况(3分)和可负担性(5分)]共3个二级
          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仍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开展药                            评价指标;创新性维度(5分)下设创新性级别(3分)、临
          品临床综合评价,对我国抑郁症领域主要用药问题进行                            床创新性(2分)共2个二级评价指标。结果见表1。
          梳理和评价分析,全面系统地满足抗抑郁药品供应保障                                    表1 抗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及临床使用的综合性证据需求,为综合医院与精神心理                            评价指标及权重(满分)(说明)    评价细则                  参考分值/分
                                                              1有效性(28)
          专科医院的药品遴选等工作提供参考。为此,根据国家
                                                                      a
                                                               1.1指南推荐级别(10)(单选)  诊疗规范推荐(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10
          卫生健康委《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相关要求,中                                              指南强推荐                    8
          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组织药学、临床及方法学专家进行抗                                               指南弱推荐                    6
                                                                                 专家共识强推荐                  4
          抑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的制定与撰写,以期能
                                                                                 专家共识弱推荐                  2
          快速、全面、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该类药品。本文第一部                                               以上均无推荐                   0


          · 1548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3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3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