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中国药房》2023年12期
P. 50
2.1.10 药物考证 (1)人参:各医方中基本为人参,偶 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炒或麸炒后可使寒凉之
[27]
为党参、条参,另有方注“无力者以党参代人参”“无人 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的薏
参,重用沙参代”,显示历代以人参为主,但又不限于此。 苡仁常炒用,现代药典成方亦注明“炒”,但饮片项下除
[20]
据考证,人参古今品种没有发生变化 。 生品外仅收录“麸炒薏苡仁”。
(2)茯苓:据考证,茯苓古代入药的基原、品质评价 (9)砂仁:《医述》曰“参苓白术散中,药味皆滞而不
[40]
[21]
标准和炮制方法与现代基本相符 。 活动,得陈皮、砂仁,则诸药皆活动而不滞” 。据考证,
(3)白术:据考证,白术自宋以后入药的基原与现代 古籍中进口砂仁应为现代绿壳砂,宋以后出现国产砂
[22]
基本相符 ,其炮制始见于《千金翼方》,此后方法和辅 仁,其原植物及药材形态与现代阳春砂相符,而海南砂
料日渐丰富,其中以炒为主的“火制”应用最为广泛,炮 则鲜有记载 [41―42] 。
制意图多为增强扶脾益胃、止泻之效,制约其燥、滞之 (10)桔梗:据考证,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桔梗的基
[23]
[43]
性,亦取其收敛、理气血等作用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 原植物主流与现代一致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的桔梗,
的白术常要求“炒”或“土炒”,现代药典成方亦注明 从局方到明代中期之前基本都要求炒,而清代中期之后
“炒”,但饮片项下除生品外仅收录“麸炒白术”。 却已少见,目前炒桔梗仅被个别地方的炮制规范所
(4)甘草:据考证,甘草古代入药的主流基原为今之 收录 。
[44]
[24]
甘草 ,其炮制始见于汉代,唐现“蜜煎”,宋见“蜜炒”, 综合上述考证,笔者建议参苓白术散的组方药物选
[25]
明清“蜜炙”成为主流之一 。《药鉴》称之“生用则寒,炙 用现行版药典中的人参、茯苓、麸炒白术、炙甘草、山药、
之则温,生用泻火,炙则温中”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的 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等饮片,同时建
[26]
甘草多炮制,宋金元时期主要为“炒”,明清基本为“炙”; 议药典将参苓白术散内白术、薏苡仁的炮制要求与饮片
现代亦认为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炙 进行对应。
[27]
品性平偏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更与参苓白 2.2 现代文献
术散的主治证相符。 2.2.1 发文量分析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筛选后得
(5)山药:《本草蒙筌》称之“理脾伤止泻,参苓白术 到文献 2 743 篇,其中首篇发表于 1959 年;1993 年之前
散频加” 。据考证,历代本草中山药的基原、药材性状 每年发文不足10篇,此后开始呈攀升态势;2001年超过
[28]
[29]
均与当今一致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的山药多用生品, 50篇,2011年突破100篇,至2019年达到最高(179篇),
少数用炒品;然现代认为生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 此后略有回落,见图3。
主,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 200
[27]
主 ,亦有研究认为参苓白术散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时 150
应用生山药,用于脾虚泄泻时宜用土炒山药,用于健脾 发文量/篇 100
[30]
消食时以麸炒山药为佳 。可见,今后应对参苓白术散 50
0
中山药的生用、炒用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 1959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年份
(6)白扁豆:《本草纂要》曰“大抵扁豆之剂,利水实 图3 参苓白术散文献年度发文量
[31]
脾之药,故止吐利……参苓白术散用亦谓此耳” ,《本
草约言》称之“佐参苓白术散中,止泻立效,痢疾不止者, 2.2.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可以反映关键词
[32]
服之可愈,病久脾虚者,倍用甚宜” ,但《医方论》则力 在不同文献中的并发现象,对其共现关系和计量频次的
[45]
主去本药“惟扁豆性劣,宜减去,尝见疟愈之后服扁豆 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合并同义关键词
[33]
者,无不复发” 。据考证,历代所用白扁豆的主流基原 并除去主题词“参苓白术散”后,利用CiteSpace软件得到
[34]
与今相同 。古方参苓白术散中的白扁豆多炮制,且方 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见图4,频数≥30的关键词见表5。
法多样,但大致都为“去皮+姜处理+炒”的形式;现代认 由图 4、表 5 可见,参苓白术散的研究主要围绕临床展
[27]
为其生用清暑化湿力强,炒后偏于健脾止泻 。 开,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该方加减治疗各类肠病、腹泻
(7)莲子:据考证,莲子的古今药用一致,但名称较 病、肺病为主,研究重点是疗效、应用,研究方法多为临
[36]
[35]
为多样 ,如本研究纳入的即有石莲(经霜老熟莲子) 、 床观察。此外,研究内容还涉及辨证论治、儿科、联合用
建莲(福建产莲子)、莲肉、白莲、莲米等。古方参苓白术 药、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等。
散中的莲子常为炮制品,炮制方法多为去皮、去心,然未 2.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进行聚
见言明其所述“皮”者是果皮还是种皮。现代药典要求 类分析,并将前10个结果以时间线图形式展示,可以看
莲子入药时应去心、去果皮但保留种皮。 出参苓白术散研究趋势的发展情况(图 5)。其中,模块
(8)薏苡仁:《本草发明》曰参苓白术散“用之以健 值(Q)=0.583 9(>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
[37]
[46]
脾,其为肺气之助亦多矣” 。据考证,薏苡仁的历代基 值(S)=0.873 4(>0.5),说明聚类合理 。可见,参苓白
[38]
原、形态与现代一致 ,其炮制始于南北朝,历代主要有 术散的文献研究虽然早期就有了多个类别,但主要围绕
[39]
清炒、糯米炒、土炒等 ,现代亦认为生品偏寒凉,长于 该方加减应用;而且图中连线稀疏,反映出相关研究的
· 145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2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