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41
该细则制定完成后,对专家进行线上一对一咨询, 2.2 专家咨询结果
收集专家修改意见,由本研究团队对初稿内容进行讨论 2.2.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的问卷回收率
和修改,经专家确认无误后完成对细则量化范围及评分 为 100%;Cr 为 0.9(>0.7),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满足研
等级的设定,最终形成定稿。 究要求。在第一轮咨询中,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变异系数
1.4 实证评价研究 分别为 20.3% 和 20.8%,协调系数分别为 0.324 和 0.424
基于所构建的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均P<0.05);在第二轮咨询中,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变异
和综合评价指标评分细则,以遴选抗 NSCLC 药品帕博 系数分别为 14.9% 和 17.5%,协调系数分别为 0.305 和
利珠单抗和化疗方案为例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对帕博利 0.336(均P<0.05)。通常认为,变异系数小于25%、协调
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和单纯化疗方案进行综合评分。 系数大于 0.2,专家意见一致性好 。可见,两轮专家咨
[7]
评分过程如下: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药品说明书、相关指 询结果的协调程度均较高,结果可靠。
南、临床研究和其他可得证据及实践经验等提取有关药 2.2.2 指标的筛选与权重确定 本研究团队结合专家
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 咨询意见,将平均重要性评分或可行性评分低于3分的
维度的关键信息,待各指标证据确认无误后,由本研究 二级指标——“药品质量稳定性”“药品体系适宜性”“药
团队2名工作人员基于各二级指标证据对照综合评价指 品监管适宜性”(均为平均可行性评分低于3分)删去,将
标评分细则进行综合价值打分。 “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可逆性”根据专家建议更改为
2 结果 “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情况”,并根据专家意见对二
2.1 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级指标的释义进行了专业论证和修订,最终确定了抗肺
本研究设定的6个一级指标即为管理指南中的6个 癌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6个、
评价维度,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 二级指标15个。
和可及性。相关二级指标的预选池共包括 25 个二级指 本研究的一级指标权重采用专家直接打分的方式
标,经收集专家意见进行筛选后,删除了药品相对安全性信 确定,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00;每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
息、药品疗效稳定性、相对可替代技术的增量效果、预算 所有专家在该指标上打分的均值,分别为安全性18.33、
影响、医保目录报销情况、药品注册分类、药品价格水平 有效性 37.78、经济性 15.00、创新性 8.33、适宜性 10.11、
7个指标。最终初步构建了抗肺癌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 可及性 9.33。二级指标的权重是通过计算各二级指标
指标,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的重要性评分来获取各二级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然后
表 1 初步构建的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及其释义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释义 指标来源
安全性 常见不良事件以及严重程度 抗肺癌药品常见不良事件类型,尤其关注CTCAE 3~5级不良事件 文献[2,8―12]
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可逆性 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否影响药品继续使用、患者的耐受度、不良事件处理的难易度等 文献[13]
药品安全信息 黑框警示、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过量、特殊人群用药等 文献[2,10]
药品质量稳定性 包含药品质量稳定性(贮藏期间及药品配制后)、批次间稳定性等 文献[2,14]
有效性 诊疗规范、权威指南推荐情况 国内外临床权威指南、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诊疗规范推荐情况,包括循证医学证据类别、指南推荐等级;指南/诊疗规范收录数量及推荐内容的一致性 文献[2,13―18]
标准疗效观测指标 (1)生存获益指标:OS、PFS;(2)其他指标:ORR、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无病生存期、反应持续时间、病理完全缓解率、停药率/换药率等 文献[2,10―16]
生活质量或患者结局改善情况 通用量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QLQ系列)、其他方式测量的患者生命质量结果 文献[2,12―13,16,19]
经济性 费用比较分析 药品单价、日均治疗费用、例均治疗费用、报销后患者实际负担费用 文献[2,13,15,17,19]
成本-效果分析 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获得的ICER等 文献[2,9,12―13,15,17,19]
创新性 机制创新、填补空白 药品在疾病治疗机制、作用靶点、化学结构、治疗理论方面的创新,填补现有药品在治愈或改善目标症状方面的不足之处,是否在国内或国际具有不可替代 文献[2,13―15]
的优势等
应用创新 在治疗方案(优化给药途径、改变给药剂量、减少给药次数),适用人群(特殊人群及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用药),降低药品管理、贮存转运和使用成本(如延长药 文献[2,13―15]
品有效期、降低贮存条件、简化配制操作、降低患者用药成本)等方面存在制剂技术创新,是否对临床产生重大影响
国产原研创新 为本土研发的原研药或全球首个仿制药,获得国内药品结构或制剂工艺方面的专利等,满足技术国产化的政策精神 文献[2]
适宜性 药品技术适宜性 (1)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是否完整、清晰、易懂;(2)获批适应证个数或范围;(3)运输、贮藏条件是否苛刻,有效期长短;(4)用药后是否需要进行不良事件、 文献[2,19]
血药浓度监测及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监测等
药品使用适宜性 配制和给药方案的难易程度,如药品包装和剂型适宜、药品使用剂量便于掌握、给药频次适宜 文献[2,13,16,19]
药品体系适宜性 是否限定门诊或住院用药,药品在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衔接情况等 文献[2,12]
药品监管适宜性 从卫生监管和医保监管两个方面进行考量:(1)卫生监管:主要考量该药品在医院是否合理应用;(2)医保监管:主要看该药品的医保限定适应证、限定报销 文献[2,12]
标准,是否存在超支付范围的使用等
可及性 可获得性 (1)企业产能情况、流通机构的配送能力、医疗机构和药店的配备情况;(2)药品是否被纳入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集采目录 文献[2,12―13,16,19―20]
可负担性 药品单位疗程费用/地区人群可支配收入比值,或者总疗程费用/地区人群可支配收入比值,包括城市可负担性和农村可负担性 文献[2,12―13,16,19―20]
CTCAE: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O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PFS:无进展生存期(pro‐
gression free survival);OR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ICER: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 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