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中国药房》2022年18期
P. 67
液对测定无干扰(图略);藁本内酯的回归方程为 y= 表1 归桂混合挥发油在不同辅料中的溶解度(x±s,
2
18 283.01x-329 124.40(R =0.999 7),其检测质量浓度 n=3)
的线性范围为 25~125 μg/mL;精密度、稳定性(12 h)、 辅料 藁本内酯/(mg/mL) 桂皮醛/(mg/mL)
EL-40 5.32±0.04 2.14±0.02
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2%。
TW-80 4.19±0.02 1.77±0.01
2.4 桂皮醛的含量测定 RH-40 3.86±0.02 1.47±0.01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参考文献[11]:以 Waters CO-40 4.17±0.01 0.78±0.01
乙醇 7.62±0.05 1.65±0.02
Symmetry C18 (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 PEG400 5.76±0.02 1.32±0.01
腈-0.1%磷酸溶液(34∶66,V/V)为流动相;柱温为25 ℃; PG 3.90±0.01 0.75±0.01
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进样量为10 μL。 油/TW-80/PEG400的伪三元相图(可形成自微乳的区域
2.4.2 溶液的制备 (1)取桂皮醛对照品20 mg,用乙腈 用黑色表示)。结果(图 1)显示,当以 EL-40 为乳化剂、
溶解并定容于 2 mL 量瓶中,制得桂皮醛质量浓度为 10 乙醇为助乳化剂时,自微乳区域面积最大。同时笔者在
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同“2.3.2 前期研究中发现,当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9、
(2)”项。(3)取当归挥发油-SMEDDS适量,按“2.3.2(3)” 2∶8、3∶7、4∶6时,只能形成白色的乳浊液体系;而当两者
项下方法制备阴性溶液。 质量比为9∶1、8∶2、7∶3、6∶4、5∶5时,则可形成均一、透明
2.4.3 方法学考察 参照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 的微乳液。因此,本研究确定EL-40为乳化剂、乙醇为助
相关要求进行专属性、线性关系考察和精密度、稳定性、 乳化剂,并结合前期预实验结果进一步将两者质量比的
[9]
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 。结果显示,供试品中桂皮醛 优化范围缩小为15∶2~9∶1。
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 1.5,且阴性溶 0 0
液对测定无干扰(图略);桂皮醛的回归方程为 y= 0.25 0.9 0.25 0.9
2
61 936.90x+906 046.75(R =0.999 8),其检测质量浓度 乙醇/% 0.50 0.6 EL-40/% PEG400/% 0.50 0.6 EL-40/%
的线性范围为20~140 μg/mL;精密度、稳定性(8 h)、重
0.75 0.3 0.75 0.3
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2%。
1.00 1.00
2.5 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筛选 0 0.3 0.6 0.9 0 0 0.3 0.6 0.9 0
2.5.1 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初筛 取“2.1”项下归桂混 归桂混合挥发油/% 归桂混合挥发油/%
A.归桂混合挥发油/EL-40/乙醇 B.归桂混合挥发油/EL-40/PEG400
合挥发油 0.5 g,与不同乳化剂(EL-40、TW-80、CO-40、 0 0
RH-40)或助乳化剂(乙醇、PEG400、PG)1 g混合,分别置 0.25 0.9 0.25 0.9
于具塞西林瓶中,涡旋混匀 24 h,以 10 000 r/min 离心 5 乙醇/% 0.50 0.6 TW-80/% PEG400/% 0.50 0.6 TW-80/%
min,取上清液 0.1 mL,用乙腈定容于 10 mL 量瓶中,即
0.75 0.3 0.75 0.3
得归桂混合挥发油溶于不同辅料的样品溶液。取上述
1.00 1.00
样品溶液,分别按“2.3”“2.4”项下方法测定藁本内酯、桂 0 0
0 0.3 0.6 0.9 0 0.3 0.6 0.9
皮醛的含量并按下式计算两者溶解度:溶解度=藁本内 归桂混合挥发油/% 归桂混合挥发油/%
C.归桂混合挥发油/TW-80/乙醇 D.归桂混合挥发油/TW-80/PEG400
酯或桂皮醛的质量(mg)/溶剂体积(mL)。取溶解度大
图1 不同体系的伪三元相图
者为目标辅料,每份样品重复3次。结果(表1)显示,藁
本内酯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依次为乙醇>PEG400> 2.6 AC-SMEDDS处方的优化
EL-40>TW-80>CO-40>PG>RH-40,桂皮醛在各辅料 结合前期研究和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进一步以油
中的溶解度依次为 EL-40>TW-80>乙醇>RH-40> 相(即归桂混合挥发油)占比(A)、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
PEG400>CO-40>PG,故初步确定 EL-40、TW-80 为待 量比(B)为因素,以平均粒径(Y1 )、挥发油含量(即挥发
选乳化剂,乙醇、PEG400为待选助乳化剂。 油在 AC-SMEDDS 中的质量百分比,Y2 )、乳化时间(Y3 )
[12]
2.5.2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的筛选 固定归桂混 为指标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central composite
合挥发油、混合乳化剂[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质量比分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法优化处方,
别为9∶1、8∶2、7∶3、6∶4、5∶5]的总质量为1 g,涡旋混匀, 具体因素与水平见表2。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
加水100 mL,考察归桂混合挥发油与混合乳化剂质量比 并利用SPSSAU软件计算得Y1、Y2、Y3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为1∶9、2∶8、3∶7、4∶6、5∶5时各体系的分散情况,绘制归 0.29、0.57、0.14,同时得最大特征根为 3,一致性比例因
桂混合挥发油/EL-40/乙醇、归桂混合挥发油/EL-40/ 子为0(<0.01),提示权重系数赋值合理 。按下式对各
[13]
PEG400、归桂混合挥发油/TW-80/乙醇、归桂混合挥发 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平均粒径的归一值(Y11 )=(200-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8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