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中国药房》2022年16期
P. 56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 64 14
60
续滤液,即得。 56 17
52
48
2.1.4 精密度试验 取茶芎样品(编号 S1)粉末,按 44
40
“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1”项下色谱 U/mV 36 13
32
条件连续进样测定6次,以Z-藁本内酯(峰形、分离度均 28 7
24
20 1 2 9
较好且响应较强,下同)为参照,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 16
12
8
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显示,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 4
0
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均小于 3.0%(n=6),表明方法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精密度良好。 t/min
1:绿原酸;2:阿魏酸;7:洋川芎内酯Ⅰ;9:阿魏酸松柏酯;13:E-藁
2.1.5 重复性试验 取茶芎样品(编号S1)粉末6份,分
本内酯;14:洋川芎内酯A;17:Z-藁本内酯
别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1”项下 图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HPLC图
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 Z-藁本内酯为参照,计算各共有
2.1.9 相似度评价 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显示,各共有峰
价系统(2012 版)》,以对照指纹图谱为参照,对 12 批茶
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RSD 均小于 3.0%(n=
芎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S1~S12 批样品与
6),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对 照 指 纹 图 谱 的 相 似 度 分 别 为 0.997、1.000、0.999、
2.1.6 稳定性试验 取茶芎样品(编号 S1)粉末,按
0.997、0.998、0.998、1.000、0.998、0.989、0.989、0.991、
“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
2、4、8、12、24 h 时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 0.990,均大于0.980,提示不同产地茶芎样品的相似性较
Z-藁本内酯为参照,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 好,质量相对稳定。其中,武宁茶芎(S1~S5)的相似度
对峰面积。结果显示,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 为0.997~1.000,瑞昌茶芎(S6~S8)的相似度为0.998~
面积的 RSD 均小于 3.0%(n=6),说明该供试品溶液在 1.000,德安茶芎(S9~S12)的相似度为 0.989~0.991。
室温下放置24 h内稳定性良好。 整体上,武宁茶芎(S1~S5)与瑞昌茶芎(S6~S8)的相似
2.1.7 指纹图谱的建立 取12批茶芎样品,按“2.1.3”项 度接近,提示两者化学成分相似;此外,武宁、瑞昌茶芎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的相似度均稍高于德安茶芎(S9~S12),提示德安茶芎
测定,记录HPLC图并以“AIA”格式导入《中药色谱指纹 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前两者有所不同。
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以S7样品图谱(所含 2.2 茶芎样品的CA
色谱信息丰富且各共有峰的分离度均较好)为参照,经 本研究以12批茶芎样品17个共有峰的绝对峰面积
多点校正、Mark 峰匹配后,生成茶芎 HPLC 叠加指纹图 为变量,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后,
谱和对照指纹图谱(R),详见图1。 采用平方欧氏距离为测度,以组间连接法进行CA,结果
17
10
14
640 1 2 3 4 5 6 78 9 11 12 13 15 16 见图3。由图3可知,当平方欧氏距离为20时,12批茶芎
600 R
560 S12 样品可被分为 3 类,S1~S5(武宁茶芎)聚为一类,S6~
520 S11
480
440 S10 S8(瑞昌茶芎)聚为一类,S9~S12(德安茶芎)聚为一
400 S9
360
U/mV 320 S8 类。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产地茶芎样品具有较明显的聚
S7
280
240 S6 类趋势。当平方欧氏距离为 24 时,S1~S5(武宁茶芎)
200 S5
160 S4
120 可与S6~S8(瑞昌茶芎)聚为一类,S9~S12(德安茶芎)
80 S3
40 S2 聚为一类,与茶芎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
0 S1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一致。
t/min
图1 12批茶芎样品的HPLC叠加指纹图谱和对照指纹 平方欧氏距离
0 5 10 15 20 25
图谱 S11
S12
S9
2.1.8 共有峰的确定及指认 采用 Mark 峰匹配,共得 S10
到 17 个共有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11-12] 并比对混合对 S4
S5
S1
照品色谱图(图 2),初步确定 1 号峰为绿原酸、2 号峰为 S3
S2
阿魏酸、7号峰为洋川芎内酯Ⅰ、9号峰为阿魏酸松柏酯、 S6
S7
13号峰为E-藁本内酯、14号峰为洋川芎内酯A、17号峰 S8
为Z-藁本内酯。 图3 12批茶芎样品的CA树状图
·1970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6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