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中国药房》2022年16期
P. 47
4.0
5
3.5
4 3.0
2.5
3 2.0
VIP 2 VIP 1.5
1.0
1 0.5
0 0
-0.5
-1 -1.0
16 23 17 1 15 36 18 22 2 4 29 21 11 30 5 37 12 34 32 33 10 27 13 7 9 19 26 35 28 31 14 8 6 3 24 25 20 17 18 16 19 1 7 13 15 12 8 21 10 2 14 32 27 23 31 9 20 6 35 11 36 34 25 29 4 28 33 26 5 22 3 37 30 24
共有峰峰号 共有峰峰号
A.原方混煎与炮制混煎样品 B.原方单煎与炮制单煎样品
3.5
4
3.0
3 2.5
2.0
2
VIP VIP 1.5
1 1.0
0.5
0
0
-1 -0.5
16 1 23 36 18 19 17 27 13 12 2 29 6 3 7 15 37 32 22 5 34 35 11 4 8 21 26 14 10 31 25 33 20 28 30 9 24 17 18 13 7 12 21 16 29 19 23 11 10 14 22 3 2 31 34 20 30 4 9 35 32 5 8 36 27 28 33 15 1 26 24 37 6 25
共有峰峰号 共有峰峰号
C.原方单煎与原方混煎样品 D.炮制混煎与炮制单煎样品
图6 共有峰的VIP图
混煎样品进行 PLS-DA 发现,1、17~19、36 号峰对应成 肪堆积也与总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总胆固醇与低密度
分和丹酚酸B、木犀草素可能是原方混煎和原方单煎样 脂蛋白结合后可被肝细胞排出;当该过程发生障碍时,
品的差异标志物(图6C),7、17~19、21号峰对应成分和 大量的总胆固醇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引起肝脏脂肪变
[17]
橙皮苷、丹酚酸B、芦丁、木犀草素、橙黄决明素可能为炮 性 。有研究指出,芦丁能够激活脂肪变性人肝细胞
制混煎与炮制单煎样品的差异标志物(图 6D),提示 1、 HepG2 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转录和翻
7、21、36号峰对应成分和橙皮苷、芦丁、橙黄决明素7个 译,进而促进其靶因子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的转录,加
成分可能是 HQHD 样品质量的差异性成分。结合指纹 速脂肪酸的降解代谢,抑制三酰甘油的合成,提示该成
[18]
图谱结果可知,炮制后上述成分的峰面积均显著增加, 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橙皮
且单煎大于混煎,可能与炮制过程中的成分转化、分解、 苷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肝纤维化大鼠发挥保护作
物理结构改变及辅料作用等有关。 用 ;橙黄决明素可通过调节脂肪酸的代谢来发挥较强
[19]
进一步对两组煎煮方式相同、组成不同的原方混煎 的调脂作用,从而降低大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
和炮制混煎、原方单煎和炮制单煎样品进行 PLS-DA 发 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基于上述文
[20]
现,1、15、17、18、36号峰对应成分和丹酚酸B、木犀草素 献,笔者推测上述成分在炮制、煎煮过程中的变化可能
可能为原方混煎与炮制混煎样品的差异标志物(图 会导致HQHD药效的改变,但仍需后续研究予以验证。
6A),1、7、17~19号峰对应成分和丹酚酸B、橙皮苷可能 综上所述,本文所建 HQHD 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
为原方单煎与炮制单煎样品的差异标志物(图6B),提示 靠;木犀草素、橙皮苷等是不同煎煮方式样品的质量差
7、15、19、36号峰对应成分和木犀草素、橙皮苷6个成分 异成分,芦丁、橙皮苷、橙黄决明素等是炮制与否样品的
可能是影响 HQGD 样品质量的差异性成分。结合指纹 质量差异成分。本实验结果能较为全面地探讨炮制和
图谱结果可知,炮制后单煎样品中上述成分的峰面积均 煎煮方式对 HQHD 的影响,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
显著增加,可能与不同的煎煮方式会通过改变溶剂的 本研究仅对共有峰进行了初步分析,后期可加强对其他
pH、黏度和溶质的旋光度、渗透压、荷电情况等属性来影 未知差异性成分的识别,并跟踪其体内代谢过程,通过
响成分的溶解度,或与其他溶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成 比较入血成分含量、组织分布、代谢等情况探讨炮制和
分水溶性递减等因素有关。但1、7、15、19、21、36号峰对 煎煮方式对中药复方体内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中药炮制
应成分还需借助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鉴定。 理论、临床药效提供更多依据。
在NASH发病过程中,首先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脏 参考文献
内脂肪酸增多,多余的游离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 [ 1 ] 赵文霞,刘全忠,刘君颖,等.化痰利湿活血方加减治疗非
生成三酰甘油,导致肝脏脂肪堆积;随后在脂肪的浸润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96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下,肝细胞更易受到脂肪因子和氧化应激等因素的打 2012,53(12):1025-1027.
击,从而发生损伤,最终发展为 NASH 。此外,肝脏脂 (下转第1967页)
[16]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6 ·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