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中国药房》2022年14期
P. 123
[5]
古代医家利用中药治疗ACD已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对 要有心火上扰、脾湿、肝风、脏腑失调以及风湿等 ,故清
可用于治疗 ACD 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 热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等可分别用于治疗
为ACD的中药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病因不同的 ACD,且治疗 ACD 的单味中药大多具有抗
1 ACD的发病机制 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的作用。
AC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致敏期和激发 2.1.1 苦木 苦木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期,如图1所示。在致敏期,过敏原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 (D.Don)Benn.的干燥枝和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功
[6]
放白细胞介素 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肿瘤坏 效。赵文娜等 发现,苦木水提物对2,4-二硝基氟苯(2,
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粒细胞-巨噬 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耳廓 ACD 有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8和IL-18来激活先天免疫,过敏 抑制作用,可减轻耳廓红肿及病变部位组织病理损伤程
度,抑制血清中IL-6及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原再与表皮上的免疫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复合物;抗
IgE)的分泌。这表明苦木水提物对ACD 的改善作用可
原复合物通过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移动
能与其抗炎、免疫调节等活性有关。
抗原复合物到外周淋巴结,激活 Th1、Th2、Th17 和调节
2.1.2 白鲜皮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 Dictamnus
性T细胞(Treg)等T细胞,形成半抗原特异性T细胞,产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生 IL-17 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炎症因子,促
[7]
之功效。Kim 等 发现,白鲜皮能够显著抑制皮损耳组
进角质形成细胞和干细胞释放 Th1 相关的趋化因子
织增生、水肿和海绵状病变,并抑制 IFN-γ和 TNF-α表
CXC 配体 9(CXCL9)和 CXCL10,半抗原特异性 T 细胞
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
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嗜酸性粒细胞一起增殖,
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以及Th1型炎症
然后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进入循环流经全
因子表达,降低MCs脱颗粒比例有关。
身。在激发期,上述 T 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
2.1.3 地肤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子Kochia scoparia
半抗原特异性 T 细胞与其他炎症细胞一起进入暴露部
(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位,释放 IL-1α、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并刺激角质形
[8]
的作用。蔡霈等 发现,地肤子可明显降低ACD模型大
成细胞,产生皮肤炎症反应 [3-4] 。
鼠的耳肿胀度,减少血清中IL-6、IFN-γ的含量,提高血清
中 IL-10 的含量,抑制耳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p65蛋白表达。地肤子可能是通过抑制磷酸
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Toll 样 受 体 4
(Toll-like receptor 4,TLR4)/NF-κB 通路的激活,降低炎
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发挥治疗ACD的作用 。
[9]
2.1.4 阴 地 蕨 阴 地 蕨 为 阴 地 蕨 科 植 物 阴 地 蕨
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的全草,具有清热解
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之功效。Lim等 发
[10]
现,阴地蕨可通过降低 ACD 模型小鼠血清中 IgE 含量,
抑制 IL-1β、IL-4、IL-6 表达,来减少其表皮和真皮的厚
度,使小鼠皮肤趋于正常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通路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KCs:角质形成细胞;dDC:树突状细胞;LC:朗格汉斯细胞;
2.1.5 其他单味中药 除上述单味中药外,近年来还有
Lymph node:淋巴结;Native T cell:初始 T 细胞;Hapten-specific T cell
proliferation:高增殖半抗原特异性 T 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 四季青、头花蓼、沙棘油等单味中药被发现具有治疗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ACD的作用,其主要功效和作用机制见表1。
Histamine:组胺;Allergen:过敏原;Epidermis:表皮;Dermis:真皮; 2.2 中药单体成分
Blood Vessel:血管 中药单体是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
图1 ACD的发病机制 炎、抗菌等多种药用特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在
2 中药治疗ACD的药理作用机制 ACD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单体有黄酮类、萜类及
2.1 单味中药 糖苷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原
单味中药是指成药中仅含 1 种中药。只要选对药 体、免疫调节的作用。目前,已有中药单体成分制剂如
物,单味中药也可以治疗ACD。ACD病发原因多样,主 雷公藤多苷片作为抗ACD药用于临床。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4 ·1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