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中国药房》2022年13期
P. 84
卧于手术台上,固定右后肢,进行脱毛、碘伏消毒;在大 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转膜并用5%脱脂奶粉封
鼠右后肢膝关节处向下切开约 0.5 cm,钝性分离肌肉, 闭90 min,加入RANK、RANK-L、OPG一抗(稀释度均为
暴露胫骨;用1 mL针头在胫骨远端钻孔,并注入Walker256 1 ∶ 1 000)和GAPDH一抗(稀释浓度为1 ∶ 10 000)孵育过
细胞悬液 20 μL(注射完停留 1~2 min),再用医用胶水 夜;以 TBST 漂洗 5 min×3 次后,加入二抗(稀释度为 1 ∶
迅速封闭针孔,然后逐层缝合。假手术组大鼠暴露胫骨 10 000)室温孵育90 min。采用化学发光试剂盒显色,并
钻孔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 12 d,所有造模大 用凝胶成像仪成像,采用 Quantity-one 软件分析蛋白灰
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较假手术 度值,以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的灰度值比值表示目的蛋
组大鼠均显著降低,表明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白藜 白的表达水平。
芦醇各剂量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 2.8 统计学方法
模型组大鼠鞘内均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鞘内注射量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 x±s 表
为10 μL,每天1次,连续5 d。 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
2.4 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检测 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检测造模前、造模后(即术后 12 d)和给药后第 3、5 3 结果
天各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变化。将大鼠置于底 3.1 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检测结果
部为金属网格、四周为透明玻璃的盒子中。待大鼠适应 造模前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差异无统计学
后,用不同弯折力的 VonFrey 纤维丝刺激大鼠右后足足 意义(P>0.05)。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白
底,每次刺激 5 s,间隔 15 s。当大鼠出现缩足、抬足、舔 藜芦醇各剂量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显著降低
足等行为时,记录此时 VonFrey 纤维丝对应的折力值 (P<0.05)。给药后第 3、5 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g),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整个实验过程由同一名实 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
验员进行触痛刺激,以保持刺激强度一致。每只大鼠重 组相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大鼠
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2.5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检测 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
赖趋势。结果见表1。
检测造模前、造模后(即术后 12 d)和给药后第 3、5
表 1 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检测结果(x±±s,
天各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同样将大鼠置于底
n=8,g)
部为金属网格,四周为透明玻璃的盒子中。待大鼠适应
后,用热刺痛仪刺激大鼠右后足足底。当大鼠出现抬足 组别 造模前 造模后 给药后第3天 给药后第5天
假手术组 17.75±1.52 17.20±1.31 17.82±2.02 17.98±1.52
时,记录此时热刺痛仪对应的数值,即热缩足反射潜伏 模型组 17.88±1.63 9.15±1.65 a 7.35±1.49 a 4.02±1.28 a
期。整个实验过程由同一名实验员进行热刺激,以保持 白藜芦醇低剂量组 17.51±1.54 9.18±1.59 a 7.08±1.23 4.68±1.32
刺激强度一致。每只大鼠重复测定3次(每隔5 min测量 白藜芦醇中剂量组 17.68±1.38 8.93±1.72 a 9.39±1.58 b 8.08±1.61 b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 17.85±1.21 9.87±1.29 a 11.19±1.23 b 9.78±1.91 b
1次),取平均值。
a: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5
2.6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
3.2 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检测结果
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末次给药后,采集各组大
造模前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
鼠的外周血,置于 1.5 mL 离心管中,室温静置 2 h 后,以
意义(P>0.05)。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白
2 000 r/min 离心 10 min,收集血清(上清液)于离心管
藜芦醇各剂量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
中。按照 ELISA 试剂盒说明书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炎
(P<0.05)。给药后第 3、5 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症因子TNF-α、IL-6、IL-1β、CCL2的水平。
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
2.7 大鼠胫骨中RANK、RANK-L、OPG蛋白表达水平 组相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差异
的检测 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大鼠
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末次给药取血后,假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
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中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巴 赖趋势。结果见表2。
比妥钠(300 mg/kg)处死后,迅速取出大鼠的胫骨,置于 表 2 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检测结果(x±±s,
预冷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浸泡,然后用水清洗3~5遍。将 n=8,s)
胫骨组织剪碎,用液氮研磨成粉末。每100 mg骨组织粉 组别 造模前 造模后 给药后第3天 给药后第5天
末用 300 μL RIPA 裂解液混合匀浆,冰浴 30 min 后,于 假手术组 14.13±1.47 14.73±2.15 14.48±1.83 14.50±1.62
4 ℃条件下以 12 000 r/min 离心 15 min,收集上清液,即 模型组 14.59±1.71 8.22±1.59 a 5.07±1.91 a 4.32±1.69 a
白藜芦醇低剂量组 14.48±1.26 8.13±1.61 a 5.64±1.02 4.87±1.21
为骨组织蛋白。用 BCA 试剂盒测量骨组织蛋白的浓
白藜芦醇中剂量组 14.51±0.86 8.21±1.89 a 7.52±1.74 b 7.41±1.82 b
度。将骨组织蛋白样品用loading buffer(5×)稀释,然后 白藜芦醇高剂量组 14.92±1.47 8.73±1.14 a 7.89±1.45 b 7.79±1.61 b
煮沸灭活。待灭活蛋白冷却至室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 a: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5
·1614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3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