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中国药房》2022年8期
P. 37

2.3 含量测定                                           的含量。结果显示,干鱼腥草药材中新绿原酸、绿原酸、
        2.3.1 色谱条件      同“2.1.1”项。                         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含量的 RSD 分别为 1.98%、
        2.3.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同“2.1.2”项。             1.68%、1.73%、2.67%、0.20%(n=6),干鱼腥草饮片中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2.1.3”项。                 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含量的 RSD
        2.3.4  空白溶液的制备         不加样品,按“2.3.3”项下“精           分别为 1.72%、1.56%、1.93%、2.41%、0.31%(n=6),表
        密加入70%乙醇30 mL……即得”操作,即得空白溶液。                       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3.5  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                2.3.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干鱼腥
        品溶液、空白溶液适量,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                       草药材(编号 YC1)样品粉末 0.5 g,共 9 份,分别加入混
        定,记录色谱图(图3)。由图3可知,各成分分离度均大                         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
        于1.5,理论板数均不低于3 000,空白溶液对各成分的测                      芦丁、槲皮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各成
        定无干扰。                                              分质量浓度分别为 490.256、278.568、364.648、293.760、
        2.3.6  线性关系考察        取“2.3.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             3 065.904 μ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0.5、1.0、1.5 mL,按
        适量,用甲醇稀释,制成新绿原酸质量浓度分别为3.77、                       “2.3.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3.1”项下色谱
        7.54、15.07、30.14、60.29 μ g/mL,绿 原 酸 分 别 为 1.40、    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
        2.80、5.60、11.21、22.42 μg/mL,隐绿原酸分别为 3.76、          表4。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干鱼腥草饮片(编号YP1)样
        7.53、15.06、30.11、60.22 μg/mL,芦丁分别为 2.19、4.38、      品粉末0.5 g,共9份,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
        8.77、17.53、35.06 μg/mL,槲皮苷分别为 25.49、50.99、         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对照品适
        101.97、203.94、407.88 μ g/mL 的 系 列 工 作 溶 液 ,按       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各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
       “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各待测                        122.564、46.428、76.768、78.336、1 249.072 μg/mL的混合
        成分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                        对照品溶液)0.5、1.0、1.5 mL,按“2.3.3”项下方法制备供
        性回归,结果见表3。                                         试品溶液,再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
          表3   新绿原酸等5种成分的回归方程与线性范围                         面积并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5。
         待测成分       回归方程           r        线性范围/(μg/mL)   2.3.11  样品含量测定       取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样
         新绿原酸     Y=26 594X+10 629  0.999 7   3.77~60.29   品粉末,按“2.3.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
         绿原酸      Y=31 825X-7 299  0.999 5    1.40~22.42  “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按标准曲
         隐绿原酸     Y=19 693X+3 796  0.999 9    3.76~60.22
         芦丁       Y=9 936X+585    0.999 9     2.19~35.06   线法计算样品含量。每样品平行测定 3 次,结果见表
         槲皮苷      Y=14 104X+41 059  0.999 7  25.49~407.88  6。由表6可知,将干鱼腥草药材炮制为饮片后,新绿原
        2.3.7  精密度试验      取“2.3.6”项下某系列工作溶液(新              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的平均含量均不同
        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质量浓度分别                          程度地降低,其中芦丁的降幅最大,约为62.3%。
        为 15.07、5.60、15.06、8.77、101.97 μ g/mL)适 量 ,按       3 讨论
       “2.3.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测定 6 次,记录峰面积。                          本课题组前期分别对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溶剂、提取
        结果显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峰                         方式、料液比和加热回流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当
        面 积 的 RSD 分 别 为 0.55% 、1.01% 、1.11% 、0.94% 、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 30(g/mL)、加热回
        0.13%(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流时间为 30 min 时,提取效率最高,所得色谱图的基线
        2.3.8  稳定性试验      取“2.3.3”项下干鱼腥草药材(编号              较平稳、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且杂质干扰较小。综合考
        YC1)、干鱼腥草饮片(编号YP1)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                       虑,最终确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样品粉末
        于室温下放置0、2、4、8、12、24 h时按“2.3.1”项下色谱条                约 1.0 g,加入 70%乙醇 30 mL,加热回流 30 min。本课
        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显示,干鱼腥草药材中                           题组前期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190~800 nm波长范
        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槲皮苷峰面积的                           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待测样品在320 nm波长下所
        RSD 分别为 1.06%、1.28%、1.69%、1.86%、0.09%(n=           得色谱信息较全面,色谱峰峰形整体良好,故选择检测
        6),干鱼腥草饮片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                        波长为320 nm。此外,本课题组前期还考察了乙腈-水、
        槲皮苷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1.14%、1.33%、1.75%、                 乙腈-0.05%磷酸溶液、乙腈-0.05%乙酸溶液3个流动相
        2.30%、0.12%(n=6),表明上述供试品溶液于室温下放                    体系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当以乙腈-0.05%乙酸溶液
        置24 h内稳定性良好。                                       为流动相时,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较好且杂质干扰较小。
        2.3.9  重复性试验      取干鱼腥草药材(编号YC1)、干鱼                    目前,关于鱼腥草的研究大多为鱼腥草药材,且仅
        腥草饮片(编号YP1)样品粉末,各6份,按“2.3.3”项下方                    限于指纹图谱研究         [14-16] 或含量测定 [17-21] ,而两者结合的
        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                        研究较少。虽然,张婷婷等 、卢红梅等 将定性与定量
                                                                                             [23]
                                                                                   [22]
        定,记录峰面积并按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各待测成分                           分析相结合,但只研究了其中 1~3 种黄酮类成分,较为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8  ·927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