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中国药房》2022年6期
P. 10

证后续药品采购、出入库、处方开具、审核、收费、调剂、                          院常规品种的比例可体现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与创新和
        发药等一系列运行数据的标准化和再利用。                                 个体化医疗之间的取舍与权衡            [15-16] 。基于上述政策要求,
            根据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的核心功能,医疗机构信息                          本条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包括:(1)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和完
        系统中的药品相关数据应支持药品采购、储存、调配和                            善了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2)药品排名是
        使用,故上述相关数据应至少包括药品编码、名称、规                            否符合医疗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划;(3)国家基本药物占医
        格、剂型、包装、价格、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同时,医疗                          院常规药物目录的比例是否保持稳定(年调整≤5%)。
        机构信息系统应支持药品医嘱安全、合理、合规地开具                            3.2.4 中成药品种结构
        和支付,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并                                评价目的包括:评价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结构是否
        公布的药品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                            落实法规政策要求,是否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药监测、评
        方制剂药品名称。此外,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应有适宜的                            价和超常预警制度,中成药的使用排名是否符合中医学
        分类和层级架构,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高效地选用                            科特点和发展规划,配备的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占医院
        药品。分类方式可按疾病分类,也可按药理作用分类                             中成药常规药物目录的比例是否保持稳定。
          [13]
        等 ,也可同时使用管理等级、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多                               中医学科有独立的疾病诊断体系和药物治疗理
        种方式。基于上述政策要求,本条目的评价内容包括:(1)                         念。《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分为化学药和生物
        目录药品是否有编码、名称、规格、剂型、价格、生产厂家等                         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个部分。因此,本指南关于目
        基本信息;(2)药品名称是否以通用名为主,在处方开具、                         录结构的评价也采取相应的策略,将化学药(生物制品)
        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界面是否显示了药品的通用名;(3)                         与中成药分组分析。本条目对中成药品种结构的具体
        药品目录是否按疾病种类或按药理作用分类呈现。                              评价内容与化学药(生物制品)保持一致。
        3.2.2 品规规定                                          3.2.5 抗菌药物品种结构
            评价目的:评价医疗机构是否落实有关品规的政策                              评价目的:评价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品
        要求。                                                 种数与品规数是否符合政策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并公布的                               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
        药品通用名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药品的品种,注射剂                            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根据相关管理
        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                            规定,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14]
        剂 1~2 种 。这样的政策限定是为了减少易混淆药品                          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口腔医
        的品规,从源头上避免药品调剂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                            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
        的差错;同时,该政策限定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                           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
        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方面亦具有积极意义。而在临                             不超过 50 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床实际工作中,由于诊疗的复杂性,对于医疗机构确有                            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
        配备多个品规需要的(如溶媒、胰岛素、儿童制剂等),应                          超过 40 种。同一通用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
                                      [14]
        对其必要性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基于上述政策要                             2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
        求,本条目的评价内容包括:(1)医疗机构是否有“同一                          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第三代及
        通用名药品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含复方制剂)口服剂型不
        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的相关规定;(2)对于不满                         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
        足以上要求的药品是否有依据及评议。                                   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3.2.3 化学药(生物制品)品种结构                                 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
            评价目的包括:评价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制品)品                         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对于确因临床工作需要,抗
        种结构是否落实政策法规要求,是否符合自身医疗学科                            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超过规定的,应当向核发《医疗机
        特点及发展规划。                                            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若说明不充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                          分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接受其抗菌药
        预警制度,对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物品种和品规数的备案。同时,医疗机构要对抗菌药物
        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并通过持续、有效、常态化的合理                          供应目录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及时将临床效果确
        用药管理来保证药品排名与各医疗机构医疗特点及发                             切、经济性好、安全风险低的药品纳入供应目录,逐步淘
        展规划相符。各级医疗机构应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                             汰药效及药动学特性差、不良反应多和循证医学证据不
        的“1+X”用药模式(“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                       足的药品,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合
        基本药物,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占医                            理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选


        ·644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6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6期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