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中国药房》2022年2期
P. 76
100 g枇杷叶丝用生姜10 g。 nm波长处测定熊果酸的吸光度(A)。以A值为纵坐标、
2.1.4 姜汁煮枇杷叶 取上述枇杷叶丝,加水没过药材 熊果酸质量浓度(c,μ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
和生姜一起煮至水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制得姜汁 回归方程为 A=0.071 1c-0.056(r=0.999 6),熊果酸检
煮枇杷叶样品(编号S4-1~S4-10) 。每100 g枇杷叶丝 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88~14.4 μg/mL;精密度、稳
[7]
用生姜10 g。 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平均
2.1.5 甘草汁炙枇杷叶 取上述枇杷叶丝,加甘草汁 加样回收率为97.88%(RSD=1.96%,n=6)。具体内容
(每 1 g 甘草加水煮成 1.5 g 甘草汁)拌匀,闷透,置于锅 参看文献[9]。
内,用文火炒至甘草汁被吸尽,取出,晾干,制得甘草汁 2.3.4 样品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 10 批枇
[7]
炙枇杷叶样品(编号S5-1~S5-10) 。每100 g枇杷叶丝 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供试品溶液各 1 mL,按照
用甘草6 g。 “2.3.3”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并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总三
2.1.6 甘草汁煮枇杷叶 取上述枇杷叶丝,加水没过药 萜酸含量。结果显示,枇杷叶生品经炮制后总三萜酸含
材和甘草一起煮至水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制得甘 量均增加,其中甘草汁煮枇杷叶的总三萜酸含量最高,
[7]
草汁煮枇杷叶样品(编号S6-1~S6-10) 。每100 g枇杷 增幅达到了35.55%。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三
叶丝用甘草6 g。 萜酸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甘草汁煮枇杷叶>清
2.1.7 清炒枇杷叶 取上述枇杷叶丝,置于锅内,用文 炒枇杷叶>姜汁炙枇杷叶>甘草汁炙枇杷叶>蜜炙
火炒至微具焦斑,筛去灰屑,制得清炒枇杷叶样品(编号 枇杷叶>姜汁煮枇杷叶>枇杷叶生品。结果见表2。
[6]
S7-1~S7-10) 。 表2 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2.2 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结果(x±±s,n=10,mg/g)
根据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 浸出 样品 总三萜酸含量 样品 总三萜酸含量
物测定法”,以 75%乙醇为溶剂,采用热浸法测定 10 批 枇杷叶生品 40.62±0.37 甘草汁炙枇杷叶 52.17±0.42
蜜炙枇杷叶 49.33±0.46 甘草汁煮枇杷叶 55.06±0.49
[8]
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结
姜汁炙枇杷叶 52.56±0.51 清炒枇杷叶 53.41±0.38
果显示,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姜汁煮枇杷叶 46.38±0.33
[1]
都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 ,且炮制后枇 2.4 野鸦椿酸等5个三萜酸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杷叶醇溶性浸出物均有所增加,其中蜜炙枇杷叶增加幅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度最大,增幅达到了 54.25%。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 2.4.1 色谱条件 以 Shim-pack Scepter HD-C18-80(4.6
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蜜炙 mm × 250 mm,5 μ m)为 色 谱 柱 ,以 乙 腈(A)- 甲 醇
枇杷叶>清炒枇杷叶>甘草汁炙枇杷叶>姜汁煮枇杷 (B)-0.5%乙酸铵溶液(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叶>姜汁炙枇杷叶>甘草汁煮枇杷叶>枇杷叶生品。 20 min,3%A→15%A,76%B→64%B,21%C;20~50
结果见表1。 min,15%A→20%A,64%B→59%B,21%C);流速为
表1 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结 1.0 mL/min;柱温为40 ℃;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
果(x±±s,n=10,%%) 20 μL。
样品 醇溶性浸出物 样品 醇溶性浸出物 2.4.2 溶液的配制 (1)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野
枇杷叶生品 25.90±0.24 甘草汁炙枇杷叶 28.38±0.41 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对照品各
蜜炙枇杷叶 39.95±0.31 甘草汁煮枇杷叶 26.36±0.36
姜汁炙枇杷叶 27.44±0.18 清炒枇杷叶 29.26±0.34 适量,置于同一量瓶中,加 95%乙醇超声溶解并定容,
姜汁煮枇杷叶 28.20±0.27 制成每 1 mL 分别含上述对照品 1 090、755、1 350、275、
2.3 总三萜酸含量的测定 1 515 μ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2)供试品溶液:取枇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粗粉各约2 g,精密称定,置于具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适 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95%乙醇25 mL,称定质量,超声
量,置于 10 mL 量瓶中,加 95%乙醇超声(功率 250 W, 处理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加95%乙醇补足减失的
频率 50 kHz,下同)溶解并定容,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 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再过 0.45 μm 微孔滤膜,备
[9]
86.4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 用。(3)辅料溶液的制备:分别取蜜水 0.25 g、姜汁 0.1 g、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粗粉约 1 g,精密称 甘草汁1.25 g,分别按照“2.4.2(2)”项下方法制备辅料溶
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95%乙醇50 mL,称定 液,备用。
质量,超声处理 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加 95%乙醇 2.4.3 专属性考察 精密吸取“2.4.2”项下混合对照品
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 mL,用 溶液、供试品溶液(编号 S1-1~S7-1)、辅料溶液各 20
95%乙醇定容于25 mL量瓶中,备用。 μL,按照“2.4.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图
2.3.3 方法学考察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550 1)。结果显示,混合对照品溶液中,野鸦椿酸、山楂酸、
·198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2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