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中国药房》2022年1期
P. 50
表1 泻白散入血成分的鉴定结果
峰号 tR/min 实测分子量 理论分子量 二级碎片 分子式 鉴定成分 来源 类别 离子模式
1 2.47 530.310 1 530.309 9 530.310 1、367、165 C28H42N4O6 地骨皮甲素 地骨皮 生物碱类 正离子
2 5.31 353.087 2 353.086 7 353.087 2、191、179、161、135 C16H17O9 绿原酸 桑白皮、地骨皮 有机酸类 负离子
3 3.53 432.126 7 432.126 2 432.126 7、161、125、101 C18H24O12 tachiogroside B 甘草 有机酸类 正离子
4 3.84 406.125 4 406.125 8 406.125 4、243、159 C20H22O9 astringin 桑白皮、甘草 糖苷类 负离子
5 5.30 417.118 6 417.118 0 417.118 6、255、135、179 C21H22O9 新甘草苷 桑白皮、甘草 黄酮类 负离子
6 5.31 257.080 9 257.080 8 257.080 9、147、137 C15H12O4 甘草素 甘草 黄酮类 正离子
7 6.25 187.097 5 187.096 5 187.097 5、169、57 C9H16O4 壬二酸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有机酸类 负离子
8 6.64 417.118 4 417.118 0 417.118 4、255、169 C21H22O9 异甘草苷 甘草 黄酮类 负离子
9 6.66 562.169 2 562.168 1 562.169 2、419、269、254 C27H30O13 glycyroside 甘草 黄酮类 正离子
10 6.81 430.126 4 430.125 8 430.126 4、269、254、226、180 C22H22O9 芒柄花苷 甘草 黄酮类 正离子
11 7.24 201.113 2 201.112 1 201.113 2、183、139、111、57 C10H18O4 癸二酸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有机酸类 负离子
12 8.34 248.140 9 248.140 7 248.140 9、231、185、145、91 C15H20O3 parthenolide 地骨皮 酯类 正离子
13 8.99 268.073 0 291.062 7 268.073 0、254、137 C16H12O4 刺芒柄花素 甘草 黄酮类 正离子
14 9.79 470.339 4 470.339 1 470.339 4、175、262、135 C30H46O4 18β-甘草次酸 甘草 五环内萜类 正离子
15 10.34 293.175 7 293.174 7 293.175 7、236、220、177 C17H26O4 6-姜酚 桑白皮、甘草 酚类 负离子
16 15.23 255.256 3 255.255 7 255.256 3、171、101、88 C16H33NO 棕榈酰胺 地骨皮 生物碱类 正离子
17 18.05 337.334 7 337.333 9 337.334 7、72、59 C22H43NO 芥酸酰胺 地骨皮 生物碱类 正离子
3 讨论 [ 2 ] 李婷,张彤,王丹丹.泻白散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成
中药复方所含成分较多且较为复杂,因而其具体药 药,2019,41(8):1927-1931.
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不甚明确。口服的中药复方 [ 3 ] 李玉丽,蒋屏,孙梦林,等.经典名方泻白散的古今文献综
可通过吸收入血的成分发挥药效,因此这些入血成分可 述[J].中医药学报,2019,47(6):17-22.
[ 4 ] 王喜军.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世界科
能是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基于此,本研究探
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1-4.
讨泻白散的入血成分,以期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
[ 5 ] 魏文峰,陈宏昌,刘烨,等.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
参考。
刺五加叶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J].中草药,2017,48
本研究将大鼠灌胃泻白散后,取其血清进行分析,
(7):1306-1313.
结果共鉴定出 17 种入血成分。其中 6 种来源于君药桑
[ 6 ] LIU H,ZHAO H,HU W Y,et al. A new strategy for the
白皮,7种来源于臣药地骨皮,12种来源佐使药甘草,分
preparation of total iridoids from Radix Gentianae Macro-
别为地骨皮甲素、绿原酸、tachiogroside B、astringin、新甘 phyllae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file digesting by UPLC-
草苷、甘草素、壬二酸、异甘草苷、glycyroside、芒柄花苷、 Q-TOF-MS characterization coupled with PLS analy-
癸二酸、parthenolide、刺芒柄花素、18β-甘草次酸、6-姜 sis[J]. Ind Crops Prod,2021,168:113586.
酚、棕榈酰胺、芥酸酰胺,这些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生 [ 7 ] 樊晓荃,付娟,胡军华,等. UPLC-Q-TOF-MS/MS快速分
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相关研究发现,地骨皮甲素能 析六味地黄苷糖片化学成分[J].中草药,2021,52(21):
显著降低中耳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 6473-6484.
[33]
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1β)的水平 ;绿原酸 [ 8 ] 刘月涛,胡英还,秦雪梅.黄芪建中汤治疗大鼠慢性萎缩
[34]
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变应性鼻 性 胃 炎 的 代 谢 组 学 研 究 [J]. 中 草 药 ,2018,49(10):
炎模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 2312-2319.
[ 9 ]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
[35]
减轻鼻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异甘草苷可抑制脂多糖
术出版社,2006:50-60.
[36]
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6-姜酚具有较好的抗
[10] DUNNW B,BROADHURST D,BEGLEY P,et al. Proce-
炎、抗氧化效果,对新血管生成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
dures for large-scale metabolic profiling of serum and
用 ,也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起到抑菌、抗病毒的作
[37]
plasma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
[38]
用 。由此可知,这些成分与泻白散的作用相一致,提
phy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J]. Nat Protoc,2011,6
示该 17 种成分可能是泻白散的药效物质。后续笔者将 (7):1060-1083.
深入探讨这些成分与泻白散药效的关系,以期为泻白散 [11] WIKLUND S,JOHANSSON E,SJÖSTRÖM L,et al. Vi-
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sualization of GC/TOF-MS-based metabolomics data for
参考文献 identification of biochemically interesting compounds
[ 1 ] 李璐,杨一帆,杨彪,等.泻白散处方演变历史及方剂开发 using OPLS class models[J]. Anal Chem,2008,80(1):
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9,41(8):1920-1926. 115-122.
·44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