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中国药房》2021年8期
P. 135

[8]
        分离出来的大部分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没有发现布拉氏                           进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恢复 。小鼠和细胞模型研究表
              [26]
        酵母菌 。布拉氏酵母菌的体积较大,细胞直径约 10                          明,其对致病微生物(艰难梭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
        μm,为普通细菌的10倍左右,能借助体积优势在肠道内                         贺氏菌、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其作
                                             [28]
        对细菌构成空间屏障,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 。                              用主要是通过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增殖、分
            布拉氏酵母菌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仅耐热,也                         泌特异性蛋白酶拮抗细菌毒素、调节修饰病原菌相关信
        耐高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当(37 ℃左右)。                        号通路等来实现的        [8,14,26,33] 。
        研究发现,当孵育温度达 52 ℃并维持 1 h 后,其在培养                         布拉氏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可通过有氧呼吸作
        液中仍能保持65%的活力;在28~37 ℃的温度范围内,                       用消耗肠道内氧气而形成厌氧环境,抑制需氧致病菌的
        随温度升高,布拉氏酵母菌生长越旺盛,而普通益生菌                           生长,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繁殖;其
        则生长缓慢或不再生长 。可见,高度的热稳定性可能                           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也可导致致病菌的营养受限                       [34-35] 。
                            [22]
        是其作为益生菌有效治疗发热性腹泻的原因。布拉氏                            布拉氏酵母菌在肠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细菌
        酵母菌不仅具有热稳定性,而且能耐受胃酸、胃蛋白酶、                          素、过氧化氢、双乙酰或胺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对病
                                                                                             [36]
        胰蛋白酶和胆盐等消化酶的降解                [9,14 - 15,23,29] 。Hossain  原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22,35] 。Ener等 的临床研究显
          [15]
        等 研究发现,80%的布拉氏酵母菌通过胃液后仍可成                          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将成人和儿童 AAD 的持续时间和
        功存活,同时还表现出了良好的疏水亲和力;此外随时                           住院时间缩短至少1天,这可能与布拉氏酵母菌显著增
        间延长,其快速自聚集率在2 h和24 h时分别为54.76%                     加结肠短链有机酸的分泌相关。Offei等 发现,布拉氏
                                                                                              [19]
        和 97.35%,这使得布拉氏酵母菌能在肠道内迅速繁殖                        酵母菌产生的高浓度乙酸对大肠埃希菌有显著的抑制
        并重新分布。布拉氏酵母菌表现出的高度稳定性是其                            作用,而乙酸可降低肠道pH值,可增强短链有机酸的抗
        顺利通过上消化道、在肠道存活并保持活力的重要                             菌活性,因此高浓度乙酸和低 pH 值的协同作用增强了
        原因。                                                布拉氏酵母菌抑制病原菌增殖的能力。
        2 布拉氏酵母菌的药动学特征                                         布拉氏酵母菌可分泌分子量为 54、120 kDa 的特异
            益生菌的治疗作用效力取决于其在通过人体胃肠                          性蛋白酶拮抗细菌毒素           [22,28,37] 。动物研究证实,分子量
        道的过程中能否存活并保持其功能和活力,以及对肠道                           为54 kDa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通过水解作用降解肠毒素,
        微生物群的有利影响          [30-31] 。胃肠道环境的动态模拟研            并通过阻断艰难梭菌毒素 A 和 B 与小肠隐窝特异性受
        究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对胃和小肠环境具有良好的                           体的结合而抑制艰难梭菌毒素 A 和 B 的活性 ;分子量
                                                                                                  [22]
        适应性,但不能在结肠中持续定植 。Edwards等 的研                       为 120 kDa 的蛋白酶虽然没有蛋白降解作用,但可以特
                                                  [21]
                                     [15]
        究证实,小鼠灌胃布拉氏酵母菌菌液1 h后,可在小鼠盲                         异性对抗霍乱弧菌毒素 A 诱导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腺苷
        肠和结肠组织中检测到大量活的布拉氏酵母菌;到 3 h                         酸环化酶活性增高所致的水和电解质过度分泌 。
                                                                                                        [28]
        时,小鼠胃和小肠组织中几乎没有布拉氏酵母菌残留,                           Buts 等 报道了布拉氏酵母菌释放的一种分子量为 63
                                                                  [38]
        且已有部分菌株随粪便排出体外。一项在健康志愿者                            kDa的蛋白磷脂酶,该蛋白磷脂酶可诱导大肠埃希菌
        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口服布拉氏酵母菌                           055 ∶ B5 释放的脂多糖发生脱磷脂反应,导致具有致病
        制剂后没有发现其在体内发生吸收和移位,单剂量给药                           作用的大肠杆菌内毒素失活。
        可在肠道中迅速消除;每天给药 2 次,持续 3 天后,该菌                          还有研究称,布拉氏酵母菌能在肠腔中释放一种分
        可在结肠达到稳态浓度,并在3~5天后从肠道中完全清                          子量较小的耐热性水溶性抗炎因子,该因子能抑制艰难
        除 。Blehaut 等 的研究显示,8 例健康志愿者口服布                     梭菌相关作用信号途径的激活,其可能的机制是布拉氏
          [21]
                      [32]
                       9
        拉氏酵母菌 5×10 CFU,qd,连续 6 天后,测得其半衰期                   酵母菌可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 8 的合成和核因子κB
        为 6 h,第 3 天可在结肠组织中达到稳态浓度(2×10                  7   (NF-κ B)的 核 转 位 ,抑 制 细 胞 外 调 节 蛋 白 激 酶 1/2
        CFU),停止服药后第 4 天可被完全排出体外。这表明,                       (ERK1/2)和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进而
        布拉氏酵母菌在肠道上皮的附着时间较为短暂,是以活                           干扰ERK1/2、JNK、NF-κB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加速
        菌状态一过性通过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并能迅速地从肠                           艰难梭菌的凋亡       [28,39-41] 。
        道中被清除。                                             3.2 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
        3 布拉氏酵母菌的作用机制                                          布拉氏酵母菌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包括对肠上皮
            布拉氏酵母菌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体内                         细胞的重建作用、营养作用、抑制肠道液体分泌作用和
                                                                       [8]
        及体外研究发现,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状态下,布拉氏酵                           免疫调节作用 。
        母菌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对肠黏膜的直接作用                            3.2.1  对肠上皮细胞的重建作用             肠道致病菌可以通
                                          [8]
        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靶点和潜在作用机制 。                                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介导的肌球蛋白轻链
        3.1  对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MLC)磷酸化来破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而布拉
            研究表明,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对健康受试者的肠道                         氏酵母菌能与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结合,抑制产毒性大
        微生物群没有影响,但能通过拮抗肠道致病微生物而促                           肠埃希菌释放 MLCK,从而阻止其介导的 MLC 磷酸化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8  ·1021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