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中国药房》2021年8期
P. 136
所造成的紧密连接断裂,促进受损上皮细胞的重建并保 补液盐)和 B2 组(口服补液盐)。结果,第一阶段中,排
持肠上皮黏液层的完整性 [28,42-43] 。 除失访病例后,A 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11/139,7.9%)
3.2.2 营养作用 肠道致病菌可破坏未成熟的肠上皮 显著低于 B 组(42/144,29.2%);第二阶段中,B1 组腹泻
细胞并抑制肠上皮细胞产生双糖酶进而引起渗透性腹 患儿 5 天后的治愈率(91.3%)显著高于 B2 组(21.1%),
泻,布拉氏酵母菌可分泌精胺、亚精胺等多胺类物质,这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均表明,布
些物质被肠道吸收后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的合 拉氏酵母菌不仅可降低儿童 AAD 的发生风险,而且可
成和蛋白酶的表达并加快 DNA 的复制,进而促进肠上 显著提高AAD的治愈率。
皮细胞的成熟和转化,并促进双糖酶、氨肽酶的产生,发 5 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儿童AAD的安全性
挥对肠黏膜的营养作用 。 益生菌制剂应用于临床往往存在耐药基因转移、微
[42]
3.2.3 抑制肠道液体分泌作用 肠道液体的分泌是由 生物从肠道转移至其他组织、肠道内滞留和不良反应发
2+
-
Cl 介导的。Ca 通道、血管活性肠肽、前列腺素 E2受体 生等潜在风险 。由前文中布拉氏酵母菌独特的生物
[23]
等均可驱动 Cl 在肠黏膜上分泌,导致肠道液体分泌增 学特性可知,前三项潜在风险相对较低,即不同于细菌
-
[8]
加,因此这些通道及受体也是 AAD 的潜在治疗靶点 。 性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目前尚未出现抗细菌药物或抗
研究发现,布拉氏酵母菌可通过抑制由Ca 通道、血管活 真菌药物耐药基因转移 [26-27] ;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药
2+
-
性肠肽、前列腺素 E2受体等介导 Cl 的分泌而发挥抑制 动学研究也表明,布拉氏酵母菌在服用3~5天后即可被
[8]
肠道液体分泌的作用 。 完全清除,未见持续定植 [21,27] 。
3.2.4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还发现,布拉氏酵母菌的细 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在90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均未见
胞壁含有一种葡聚糖,能够刺激肠黏膜分泌免疫球蛋 关于布拉氏酵母菌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只有少数患
[38]
白,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 。Buts等 研究发现, 儿发生了轻度到中度不良反应,包括过荨麻疹、顽固性
[28]
小鼠口服布拉氏酵母菌0.5 mg/g,tid,可使其胃肠隐窝处 便秘、口干等,在危重、免疫力低下以及中央静脉置管的
分泌型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80%,回肠处和绒毛 患儿中可能有真菌感染风险,部分患儿血培养布拉氏酵
[47]
膜处的 SIgA 含量分别提高 75%和 69%,而且隐窝处多 母菌呈阳性 [23,26] 。Romanio 等 报道了 1 例患有唐氏综
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含量提高63%。此外,布拉氏酵母 合征并伴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因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
菌与肠上皮细胞、树突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或淋巴 生素治疗后导致慢性腹泻和喂养不耐受,使用布拉氏酵
细胞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代谢物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发 母菌治疗4天后继发真菌血症伴严重感染性休克,但经
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8,14,23,35] 。 抗真菌治疗后,血培养转阴性,后期没有出现进一步的
4 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儿童AAD的有效性 临床并发症。Hwang等 报道了1例布拉氏酵母菌引起
[48]
[45]
Wan 等 对 10 家大型教学医院和儿童医院进行了 的罕见的儿童胃肠道过敏反应。在 Szajewska 等 纳入
[44]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 的 21 个随机对照试验(n=4 780)的荟萃分析以及 Wan
[44]
AAD的有效性。该研究涉及408例年龄为1个月~3岁 等 纳入的 10 个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中均
的非肠道感染但需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儿,对照组 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提示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儿童AAD
患儿(195 例)给予抗生素及其他常规治疗,预防组患儿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1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单日加用布拉氏酵母菌 250 6 结语
mg。结果显示,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预防组患儿AAD的 布拉氏酵母菌基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临床防
发生率为 10.3%(22 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9.2%(57 治儿童 AAD 中占据显著优势。药动学研究表明,该菌
例,P<0.05);且停用抗生素后14天内,预防组新发腹泻 可以顺利到达肠道,可保持益生菌活性且不在肠道中持
的病例占比(2.3%,5/213)仍显著低于对照组(16.4%, 续定植,保障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作用机
32/195,P<0.05)。最近一项关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成 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对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对
人及儿童AAD有效性的荟萃分析纳入了21项随机对照 肠黏膜的直接作用被认为是潜在机制,然而目前已知机
[45]
试验,共计4 780例患者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 制背后的遗传基础尚未完全明确。众多国内外研究表
相比,使用布拉氏酵母菌的患者发生 AAD 的风险从 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及治疗儿童AAD有效且安全,为
18.7%降低到了 8.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亚组 儿童 AAD 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国内外
中,服用布拉氏酵母菌的患儿发生AAD的风险为8.8%, 现有相关共识及指南均缺乏对儿童预防性使用布拉氏
显 著 低 于 未 使 用 布 拉 氏 酵 母 菌 患 儿 的 20.9%(P< 酵母菌用药剂量的推荐,儿科临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的
[46]
0.05)。Shan等 对333例下呼吸道感染、需要静脉注射 用药方案目前以药品说明书推荐方案为准,即3岁以上
抗生素的患儿开展了一项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在第一 儿童每次250 mg,bid;3岁以下儿童每次250 mg,qd。但
阶段,患儿随机分为 A 组(167 例)和 B 组(166 例),A 组 儿童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在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
患儿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并随访2周;第二阶段,将B组发 肠道菌群分布、代谢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生了 AAD 的患儿随机分为 B1 组(布拉氏酵母菌+口服 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同,而且不
·1022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8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