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中国药房》2021年07期
P. 122
·综述·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Δ
张国荣 ,翟丽霞 ,王燕萍 ,周 燕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 730000;2.陇南市徽县人民医院药剂
1
1 #
2
1*
科,甘肃 陇南 742300)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07-0880-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07.19
摘 要 目的:了解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以期为药用植物保护、天然药物资源扩展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对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内生菌从寄主植物中吸取营养并
通过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即为次级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物含有许多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
活性物质,例如从川芎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川芎嗪,从雷公藤内生曲霉属真菌中可分离新的丁烯酸内酯,从内生放线菌
可分离产生生物碱、多肽、聚酮类、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产物的活性甚至要强于宿主植物的活性物质,而且其还含有许
多具有新的生物活性的物质;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高血糖、抗寄生虫等。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是庞大的潜在药用物质资源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内生菌离开宿主药用植物后的培养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次级代谢产
物的开发。
关键词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药理活性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s)是寄生于活体植物各组织 疫应答系统,增强植物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10 - 11] 。
和器官内的寄生菌,其不会引起明显的宿主植物外在感 1993年,Stierle等 从短叶紫杉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
[12]
染症状,且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 并发现其能产生与宿主植物一样的抗肿瘤物质紫杉醇,
生放线菌等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一些内生菌与其 提示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合成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
宿主植物间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内生菌从植物中吸取 活性成分的能力,从此也启发了国内外研究者从植物内
营养,其次级代谢产物又可调节植物的免疫系统、促进 生菌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思路。近年来大量研究发
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对生物(病原体、害虫和动物等) 现,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不但具有与宿主植物
或非生物(温度、pH 值、盐、碱、重金属、渗透压、紫外和 相同或相似的药理作用,而且具有其他新的生物活性。
海拔等)胁迫的耐受性 [3-9] 。研究指出,内生菌次级代谢 基于此,笔者拟对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药理
产物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激活宿主植物的免 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药用植物保护、天
[ 7 ] KOHN L T,CORRIGAN J M,DONALDSON M S. To 则[J].中南药学,2019,17(6):941-945.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 Washing- [12] 邱菡,李澎灏,陶正男.应用合理用药软件提高神经内科
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0:30-40. 临床药师工作效率[J].今日药学,2019,29(5):353-355.
[ 8 ] 俞恩珠,胡毅坚.13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 [13] 芦小燕,戴幼琴,龚燕波,等.临床药师干预门诊超说明书
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12(3):176-177. 用药现象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
[ 9 ] 李红霞,俞汝龙,舒婷,等.我国合理用药软件的现状与趋 (12):1529-1532.
势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1,6(9):47-50.
[14] 岳峰,朱宏亮,裔照国,等.事前处方审核与事后处方点评
[10] 任炳楠,连玉菲,尚清,等.药师工作站的设计与应用[J].
改善药学服务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
中国药房,2018,29(17):2328-2332.
(12):77-78.
[11] 奚燕.以沙坦类药物为例探讨高血压用药方案的审方规
[15] 顾掌生,吴巍.推行事前审核促进患者安全用药[J].医院
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2060676);甘肃省 管理论坛,2013,30(11):54-58.
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No.GZK-2019-44)
[16] 郑宝丽,杨毅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处方审核记录分
* 副 主 任 药 师 。 研 究 方 向 :医 院 药 学 、中 药 学 。 E-mail:
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51-754.
523625044@qq.com
# 通信作者: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新技术与新制 (收稿日期:2020-10-14 修回日期:2021-01-01)
剂。E-mail:zhou.yan03@163.com (编辑:罗 瑞)
·880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7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