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中国药房》2021年5期
P. 81
得不同药物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样品,于液氮 表 2 不同培养基、不同初黏附时间下红色毛癣菌生物
中保存,备测。 被膜代谢活性的比较(x±±s,n=10)
取上述待测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样品100 mg,加入 Tab 2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T. ru-
TRIzol试剂1 mL研磨,然后加入氯仿0.2 mL,振荡后于 brum biofilm 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s at
4 ℃条件下放置3 min,再以1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 different initial adhesion periods(x±±s,n=10)
上清液至 EP 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混匀;弃上清,加 OD值
初黏附时间,h
入 DEPC 处理过的 75%乙醇溶液洗涤沉淀后,于 4 ℃条 不含FBS的RPMI-1640培养基 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
0 0.610 7±0.068 0.590 3±0.090 ##
件下以8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沉淀于室温下 3 0.693 0±0.067 1.011 1±0.093 **#
晾干后,加入30 µL DEPC处理过的ddH2O溶解RNA;取 6 0.651 0±0.098 1.122 3±0.038 **
12 0.315 7±0.025 0.665 8±0.068 **##
RNA溶液1.5 µL于超微量紫外分析仪中测定浓度后,置
24 0.640 9±0.088 0.441 8±0.077 ##
于-80 ℃冰箱中保存,备用。以上述总 RNA 4 μg 为模 96 0.644 8±0.046 0.553 8±0.057 ##
板,按照Bestar TM qPCR RT试剂盒说明书方法将总RNA 注:与不含FBS的RPMI-1640培养基比较, P<0.01;与6 h初黏
**
##
#
逆转录成 cDNA。采用荧光定量 PCR 仪进行扩增,PCR 附时间比较,P<0.05,P<0.01
Note:vs. RPMI-1640 medium without FBS, P<0.01;vs. initial
* *
反应体系(共20 µL)为:Bestar SybrGreen qPCR master-
®
adhesion time of 6 h,P<0.05,P<0.01
#
##
Mix 10 μ L,cDNA 模 板 1 μ L,上 下 游 引 物 各 0.5 μ L,
表3 PB对红色毛癣菌黏附过程的影响(x±±s,n=5)
ddH2O 8 μL。PCR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2 min;94 ℃
Tab 3 Effects of PB on the adhesion process of T. ru-
变性 20 s,58℃退火 20 s,72 ℃延伸 20 s,40 个循环。进
brum(x±±s,n=5)
行融解曲线分析:94℃变性30 s,65 ℃退火30 s,94 ℃延
组别 相对黏附率,%
伸 30 s。上述试验均重复操作 3 次。以β-tubulin 为内参 生长对照组 100.00
基因,按照2 -ΔΔCt 法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PB 40 μg/mL质量浓度组 88.95±0.070 ΔΔ
2.7 统计学方法 PB 80 μg/mL质量浓度组 36.72±0.052 ΔΔ
PB 160 μg/mL质量浓度组 16.91±0.016 ΔΔ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 TBF 0.25 μg/mL质量浓度组 29.46±0.027 ΔΔ
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 TBF 0.5 μg/mL质量浓度组 31.23±0.030 ΔΔ
TBF 1 μg/mL质量浓度组 31.97±0.029 ΔΔ
较采用LSD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ΔΔ
注: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0.01
3 结果
ΔΔ
Note:vs. growth control group,P<0.01
3.1 PB对红色毛癣菌药敏性的影响 3.4 PB对不同初黏附时间下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形成
PB、TBF 和 AMB 对红色毛癣菌的 MIC 分别为 20、 的影响
0.125、0.5 µg/mL;氟康唑对质控菌株近平滑念珠菌 不同初黏附时间下,生长对照组均有大量红色毛癣
ATCC-22019 的 MIC 为 2 µg/mL,符合质控要求,测试结 菌菌丝聚集成团,生物被膜结构致密。当初黏附3 h时,
果可信。 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B 20、40 µg/mL质量浓度组菌丝数
3.2 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构建条件的筛选结果 量相对减少,PB 80 µg/mL 质量浓度组菌丝数量明显减
在相同初黏附时间(3、6、12 h)下,与不含 FBS 的 少、长度明显缩短;当初黏附5、9 h时,PB 20、40 µg/mL质
RPMI-1640 培养基比较,含 10%FBS 的 RPMI-1640 培养 量浓度组菌丝数量明显减少,PB 80 µg/mL质量浓度组未
基中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 OD 值均显著升高(P< 发现明显菌丝,详见图1。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初黏附3 h
0.01),表明红色毛癣菌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 后,PB 20、40、80 µg/mL 质量浓度组红色毛癣菌生物被
基中的代谢活性增强,生物被膜的形成量明显增加。在 膜的黏附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初黏附5、9 h后,
含 10%FBS 的 RPMI-1640 培养基中,与 6 h 的初黏附时 PB 20、40、80 µg/mL质量浓度组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
间比较,其他初黏附时间(12、24、48 h)下红色毛癣菌生 黏附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详见表4。
物被膜的 OD 值均显著降低(P<0.05 或 P<0.01),表明 3.5 PB 对 红 色 毛 癣 菌 生 物 被 膜 中 ERG6、ERG11
红色毛癣菌在含10%FBS培养基中初黏附6 h时的生物 mRNA表达的影响
被膜代谢活性最强,详见表3。 与生长对照组比较,TBF组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中
3.3 PB对红色毛癣菌黏附过程的影响 ERG6、ERG1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药物作用 6 h 后,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B 和 TBF 各 0.05);AMB 组、PB 组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中 ERG6、
质量浓度组红色毛癣菌的相对黏附率均显著降低(P< ERG1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 或
0.01),详见表3。 P<0.01),详见表5。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5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5 ·587 ·